【战“疫”师说】一个个战“疫”的云课堂,都是生动育人的思政课现场
——西南交通大学“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时间进课堂侧记
西南交大“形势与政策”课SPOC教学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薇工作室
开学伊始,不可回避的是“新冠病毒疫情”。怎样看待这场灾难,怎样才能与青年学子们的所思所想产生共鸣呢?
为了切实增强中“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桂富强副书记强调指出:抗击疫情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头等大事,回应这个热点是职责所在。为了回应大学生关心的抗击疫情热点问题、并答疑解惑, 宣传党中央疫情防控的部署和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委宣传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直接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薇工作室负责人何薇教授牵头创建了我校“形势与政策课”SPOC教学团队;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内容第一时间进课堂,主动发声、正面引导,毫不动摇地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主渠道作用!
一、调整教学安排,组织教改团队,进行专题教学内容建设
首先,疫情防控当下,为“停课不停学”,以SPOC教学模式,确保我校在校所有本科生、上百个教学班的“形势与政策”课在开学第一周准时行课。
第二,新学期我校“形势与政策”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把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专题内容,第一时间进课堂;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的精神;了解和学习全国各行各业在抗击和防控新冠肺炎展现的“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感人事迹;了解当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年之际,我们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伟大意义和世界意义;引导当代大学生对“疫情下的成长”的思考。
第三,在SPOC教学团队示范作用下,以及全体任课教师集体努力下,“形势与政策”课依托智慧树平台,创建翻转课,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第一次专题课,统一部署讲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抗击疫情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内容;及时在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设立“抗击疫情”专栏,推送我院青年教师的抗击疫情公开课、我院青年教师在各媒体发表的专论,以及交大人在抗击疫情中的实际行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图1:“形势与政策”课翻转课堂及教学平台建设情况)
二、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场”
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校园、操场、教室是空旷的,但在线课堂上,师生们的热线交流,营造着良好的线上课堂氛围————
“同学们,请发表一下你的战‘疫’感想。”3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薇主讲的“形势与政策课”上,通过在线语音与文字互动,身在五湖四海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特别是,目前正在湖北黄冈,河南信阳重点疫区的学生,讲述着自己周边的战“疫”进展,用亲身的经历,让大家清晰地感受着这场战“疫”进程中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
“同学们,请结合你的切身感受,谈谈疫情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你认为在抗击疫情中,共产党员的表现如何?”熊钰老师在结束习近平总书记“二二三”讲话重要精神的解读后,向同学们问道。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在此次疫情中,自己家庭的米袋子、菜篮子受到的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通过亲身体会和亲眼看到的抗击疫情的现实,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谢兴志老师则针对同学们在互动环节中提出的现实关切,从我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出发,把对形势的认识、对政策的正确理解,阐述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变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之所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所取得的现有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图2 形势与政策SPOC教学团队成员何薇、李春梅、熊钰、谢兴志老师线上教学情况)
2019年度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杨伟宾老师,着重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部署出发,深入分析了在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里,如此大的范围内,特别是这个特殊的时期又同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叠加的情况下,展开全国性的联防、联控,从极其严峻的境况中走到现在,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只有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我们的这所以认为必须坚持制度自信,就是制度自信来自于制度优势、来自于制度活力、来自于制度效能!
(图3 形势与政策SPOC教学团队成员杨伟宾、李子重、浦仕勋、赵晨老师线上教学情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着教学手段,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并逐步提升教学质量。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能充分地运用好它,还有一个不断摸索和提高的过程,而对于青年学子们来说,可能并不是一种障碍,更不是一种困难。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春梅教授所说:“通过此次疫情中线上的教学,我们的认识和体会前所未有的深刻!这一次我们因为病毒的阻隔,未能面对面的授课,但是翻转平台加腾讯课堂加QQ群的联系方式,使得师生实现了无时间无距离的实时互动,回到00后惯用的平台上,他们的活跃程度和学习热情都让人欣慰和赞赏!”
00后的同学们确实更能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调整,如,有同学就直接给何薇教授留言:
“老师,我们觉得网课形式挺好的!有您的讲授,也有相关的课程资源。”
“讨论更加方便了,只要不出现网络卡顿的现象,您的声音比在大教室上课听得还更清楚一些!”
“通过近距离看,PPT比投影清晰多了。”
当然,也有调侃一下的:“老师,我们上了网课,也完成了学习任务,回到学校不会再补课堂教学了吧?”
…………
当我们汇总SPOC教学团队各教学班同学们对网课的反馈时,同学们普遍反馈的意见是,网课这种形式是非常时期解决不停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历经锤炼,定会不负韶华!
下午二点心中的上课铃声一响起,老师们在屏幕前一下子展开了思绪。
三、戮力同心,共同上好“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
依托“形势与政策”主干课堂,何薇工作室和SPOC教学团队,从3月7日开始,就特别叮嘱任课老师一定要通过多渠道通知到学生,9日下午2:30分开始,统一在线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以教学班为单位,组织同学们进行在线讨论。同学们纷纷通过邮件、腾讯会议、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向任课老师表达了观后感和心得。
(图4:3月9日“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课”后讨论情况)
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帮助与支持,SPOC教学团队将以《抗疫防控的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为主题创设系列“精品思政微课”,系列精品微课集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证;抗“疫”之战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优势;抗“疫”之战彰显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系列微课将以系统的理论分析,生动、鲜活、感人的事例,并充分依托SPOC教学模式,开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利用多媒体新技术的媒介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向我校大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疫防控宏大叙事。以精品微课推动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如约在校园相见;我们会在迎春花丛中传递着快乐;我们会在课堂里继续同学们的求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