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组设计的项目是,研发乒乓球正手攻球辅助器。团队八位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跨学科组合。体育、力学、机械、软件、电气及管理等专业的老师分别负责分解动作、分析并实现运动轨迹、加工制作、收集和管理数据、分析传感器和计速器、产品营销等任务,以充分实现产品从诞生到到达顾客手中的整个流程。以下是我们的设计流程和评价方法……”
“相比于前一组构思的贴近生活的产品,我们的实属高大上。依托于学校获得的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的项目——高铁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面向各专业招募学生,理念是将科研知识融进日常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接触网安全检测与巡检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角色退后,变为指导者。”
“我要补充一点,我们将在项目中运用模拟方式,让学生用甲方、乙方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汇报展示。”
这是西南交通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一期教学工作坊的一幕。
开班典礼:温馨 励志
西南交通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于4月28日开班。早上9:00,在犀浦校区X1103,桌子摆成了双圆圈形状,每个人的面前,都有自己手写的双面名牌,研修班第一期教学工作坊主持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范怡红教授以及本届研修班40位学员、我校副校长冯晓云、人事处处长郭俊、教务处处长郝莉参加开班典礼。典礼由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远富主持。
据李远富介绍,学校实施的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等三大战略、“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的学科行动计划以及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都对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学之初,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冯晓云副校长倡议开设 “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的系统培训。她本人担任班导师,李远富常务副主任和郝莉处长一同担任助教,班级规模暂定30人。她责成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进行课程设置,邀请国内外知名培训师,细化教学内容。3月底,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人事处向全校“潜心教学,热衷于人才培养,对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有浓厚兴趣的青年老师”发出邀请函,邀请有志于主动改善教学的老师报名参加研修班。两周后,共有53位教师报名。通过逐一确认报名老师能否全程参加研修内容,研修班最终确定录取44人。研修班学制一年,全年共有八次集中的校内研修活动。
研修班班主任、副校长冯晓云引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的话:“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勉励研修班学员对教学保有热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引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她多次动情地强调,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于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激发出来。她说,选择了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生学习,选择了不断的教学相长。她认为,要为年轻学子的成长带来有益的指导,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用正能量点亮学生的前提是首先把自己点亮,“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就是为老师们提供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交流的平台,为老师们的“升级”提供“加油站”。研修班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从前沿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到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采用小班研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分类指导、工作坊、观摩教学等多样形式涵盖不同主题,全方位提升教师包括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在内的教学能力。她对研修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研修方式表示认同,支持学员通过参加外地教学研讨会、发表教改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致力于成为学校教师信赖、喜爱和推崇的专业的教学指导机构,努力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她肯定了教师发展中心在设计研修班活动时的用心和努力,希望一系列的研修课程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更深层次的热爱,让教师充盈职业荣誉感和学生成长带来的幸福感。她表示会竭尽全力,为关爱学生的青年教师创设事业发展的好环境。此外,她介绍了模块学习和学分银行的思路,对研修班学员的出勤和作业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她表示,自己担任班主任,会身体力行,希望青年教师能看到学校重视教学的决心,也希望大家尽快把学校人才培养的重任担当起来。她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位老师就像希望的火种,播撒在我们西南交大这片试验田上,你们的热情必将激发学校教学氛围的积极向上,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郭俊对研修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认为研修班规格之高,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教学的高度重视;他祝愿青年教师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和人事处提供的相关培训机会,快速成长,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郝莉简要阐述了自己对全人教育、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认识以及对第一期教学工作坊的期待。她认为,教师应多关注学生,适当“闭上嘴巴”,引导学生更多思考。她表示会当好助教的角色,与老师们分享经验,解答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一同找到在教学上能够前进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她将《麦肯奇大学教学精要》书中的一句话“好的教学是有趣,而非无趣的;是节省时间,而非浪费时间的”,与研修班学员共勉。
教学工作坊:激荡 融合
开班典礼后,范怡红教授主持了题为“如何利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坊。研修班个别学员因出差未能到场,其余40位学员同冯晓云副校长和李远富主任一道,参加了全天包括讨论环节在内的工作坊。此外,还有外校老师看到海报,慕名而来,请求加入。范教授提前阅读了研修班学员提出的学习建议,她说很欣慰,因为我们的老师关注的东西比较前沿,关注时代变化,想要了解、把握教学改革和教学转型的脉搏。她希望通过本次工作坊,向学员传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退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范教授说,“老师们应愿意拿出心思和时间去了解学生,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尊重”,因此,课程讲授前的破冰活动必不可少。她请大家是用一个颜色或一个形容词介绍自己。学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原则,或幽默或深刻或充满活力,通过个性化的介绍,增进了相互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范教授勉励学员:“只要你找到了激发学生的方法,他们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以及关注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意识。”
工作坊从视频《A Vision of Students Today》正式开场。范教授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呼唤教师的角色转型: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能力、创造力的提升》和《教师角色的转换:如何设计基于项目的教学》两个报告。她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经验,从时代背景的挑战、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全人教育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理念、设计、组织、活动与评价等内容。以挪威科技大学的创新教学——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团队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基于项目的教学的开展方法以及评价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她穿插进行了两次按邻座分组的小组讨论,就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以及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模拟基于项目的课程设计。各小组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融合了各学科的特点和每人不同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呈现团队合作以及主动参与的方式,共同设计项目学习的教学目标、思路与方法、活动流程以及评估框架等内容。范教授言传身教,示范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如何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等细节。
小组讨论之后的团队分享交流环节中,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交流的内容还有:范教授的授课带给大家思维的激荡和启发,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几点困惑。基于项目的模拟课程设计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可储存式的黑板、走进新时代的高速列车——交大宣传片3D演示系统等都是各组的创意之作。各位老师发言踊跃,激情四射,甚至以辩论形式开展对各自专业的拥护和褒扬。冯晓云肯定了争论的伟大意义。
范老师对研修班学员对于学习和讨论投入的巨大热情进行了极大肯定。她说“大家的发言精彩到不需要点评了”,她说自己体会得到大家的激情、各个想法的创新性以及各专业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冯晓云鼓励将研修班的研讨成果固化并推动其可持续开展,她提议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务处一道,组织本班学员开展“首届研修班基于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请五个小组针对讨论出的项目,细化设计,写出方案。学校会将其作为教育改革项目进行实施和跟踪。她勉励学员在每阶段都有产出,抓住火花,利用跨学科平台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保证后续研究的持续性,同时应用于实际课程中。“期待你们成为新一代的优秀教师。”冯晓云说道。
反思心得:感动,动力
学员们在课后提交的反思心得中,表达了范教授主持的教学工作坊对自己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焕发教学激情、升华自我、开拓思维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受到极大激励,收获了许多感动,并对未来怀有美好的希冀和前行的动力。以下为部分内容摘录。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目的是提升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能力,而是各方面的能力。这也为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除了要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让自己“丰满”起来,只有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了,才能够完全胜任这样的角色,让课程教学游刃有余。
——冯晓云副校长推掉了其他工作,同学员们一去学习,一起讨论,身体力行,感染了学员。
——无论是谁,都要敢于打开自己封闭的思维,不断获知、不断实践、就一定会有收获;同时,多学科的交融绝对是提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浓厚兴趣、拓展师生思维的一把“金钥匙”,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多学科,全方位合作,一定会实现创新教育的理念!
——很高兴我能够在入职不久之后学校就有这样的活动,同时也特别感谢范老师的精心准备以及学校领导(特别是冯副校长)的全程参与和跟踪,让我备受鼓舞与感动。
从活动组织上,呈现了多学科,多角度,多交流的这样的特点,让大家都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够持续下去,同时做一些推广以及试点。
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热情,激发了教学研究和项目研究的热情,身体中充满了能量,开阔自己的思维,将项目融入到教学当中,也将这份激情感染到学生当中,让他们更爱生活,更爱学习,学会动手,感受知识改变生活的乐趣。
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实践。
——今天的研修,不仅仅学了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增长了见识,特别是范教授、冯校长谈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关于参与教学报告的参与者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共有44位教师参加,大家来自不同专业领域,但有着共同的教学热情,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专家点评,不同观点冲击和碰撞,很有启发性,感谢学校搭建这样的教学交流平台。
关于自己对教学研讨的参与
开始参与此次教学研讨活动,是抱着旁观者的想法来的,可是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被范老师、冯校长、郝处长、李副主任以及其他43位教师的积极参与所感染,深刻感受到各位教师的深刻思考和教学热情,对自身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感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在看到其他的老师将良心作为自己的标准之后,感受到了老师的纯洁性和强大的正能量,懂得了要以更高的要准要求自己,用更纯粹的想法去做事情,跟随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人格发展和意志品质。
——“生命无止境,学习探究就应无止境!”这应该就是我所想表达的最大收获和心得。
——使我们有今天的巨大收获,谢谢!
——我们感到学校越来越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