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3日,我校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到哈佛大学教育硕士、博士,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王秀槐教授及其助理林政佑老师,在教师发展中心研讨室(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为我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和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老师做了一场以《有效教学的锦囊秘籍: BOPPPS设计与微课演练》为主题的培训。这也是研修班的第七期研修活动。如同建筑施工需要蓝图,烹饪炒菜需要备料一样,好的教学要以好的课程设计为基础。那在实施“教”之前,如何设计好课程,从而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呢?王教授在对教与学的关系、当今时代学生的特质、未来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等背景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亮出了有效教学的锦囊秘籍,即从“大处着眼”,运用OCIA课程设计法,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一门课”;同时,“从小处着手”,运用BOPPPS教学设计法,来精进“一堂课”。
运用OCIA设计法,设计“一门课”
11月12日上午,王秀槐教授通过理论讲解加随堂练习的方式讲解了OCIA课程设计法的原理、架构及其运用方法。她指出,这是一种依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法。OCIA是四个单词的英文缩写,即“Outcome”、“Content”、“Instruction”和“Assessment”,分别代表由Why引导的“学习目标”,由What引导的“学习内容”,由How引导的“教学方法”和由How much引导的“学习评价”。在教学中,四方面的内容循序渐进、相互联系且互为补充。课程中,王教授善于使用问题引导、启发学员思考和回应。她通过列举多个课程设计范例,阐述了设计一门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OCIA设计法的各要素逐一进行讲解。她始终将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分阶段的练习对OCIA设计法概念加以巩固,带领学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单,进行每部分的设计,使他们加深对OCIA具体含义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她带领学员,利用她提供的课程规划单,按照O-C-I-A-O的步骤,进行一门课程的设计。首先,老师们需要依据学生、社会、学科(3S)三个方面设定学习目标(O);其次,从认知、情意、技能等层面归类学习目标;再次,依照目标来发展学习内容/单元(C),并利用学习单元来规划每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I)以及适当的评价方式(A)。此外,还将评价方式与学习目标建立对应关系。其中,通过教学方法设计学习单,请学员综合比较提问讨论、头脑风暴、合作学习、实时回馈、思维导图、学习/作业单、案例分析以及实作/专案制作等多元教学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点,然后考虑适合在哪一门课程或单元主题中运用何种方法。而其中每种方法,她都会列出多种具体易操作的实现途径。针对检视课程规划是否合理的问题,王教授提出了一致性、结构性和适切性三大判断准则。
学员们依照王教授讲授的思路和方法,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了再设计,随后,相互之间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交流。
运用BOPPPS教学设计法,精进“一堂课”
11月12日下午,王教授对大学里的一门课程进行了剖析:一门课由多堂课组成,每一堂课又由多个知识点来构建,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即可认为是一门微格课程。因此可将一门课程具体地分解为多门微格课程。由于人的专注力持续时间有限,一门微格课,就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大约15分钟至20分钟的传授。从流程上讲,微格教学要经过导言(Bridge)、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阶段,简称为BOPPPS微格教学模组,每个阶段内有其“起承转合”。
面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专注度落差,王教授建议采用“凤头”、“猪肚”、“豹尾”策略进行课程设计,形象地将六个阶段的角色及其重要性总结了出来。一堂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王教授建议采用“凤头”策略,由经过精心设计的有趣案例或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引出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整节课的大体纲要。授课目标的设立要清楚明确、强度适中。从BOPPPS微格教学角度,“凤头”策略包含了导言和前测两个阶段。前测的具体方式有开放式提问、头脑风暴或小测试等,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聚焦课程目标、帮助教师调节授课内容的深度和进度等。
在微格课程的中间阶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可采取“猪肚”策略进行教学,该比喻取“猪肚”的充实饱满之意。具体可采用直接讲述知识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师生间和同学之间的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此阶段的具体方法与OCIA教学设计法中的“教学方法”项内容相同,即教师可采取提问讨论、头脑风暴、合作学习和实时回馈等增进互动的方式,或思维导图、案例分析和专案制作等手脑并用的方式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又相对集中,本阶段最好采用“豹尾”策略。教师对整节课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快速回顾整节课的主旨,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阶段,可采用后测与总结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后测的作用是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师期望的学习目标,教师可通过纸笔测验、书面评价、作业评价、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检验。本阶段,教师应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帮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随后,王教授又列举了运用BOPPPS进行微格课程教学设计的丰富实例,组织学员照此方法进行微课设计,并请他们通过说课的方式与其他学员进行了分享。王教授认为BOPPPS教学设计法能够协助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有效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从多元角度评价学生学习,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成效。
BOPPPS微格教学实战,使老师在演练中升级
“既在学中做,也在做中学”是本次工作坊的最大亮点。老师们不但学习课程设计方法,进行“一门课”和“一堂课”的设计,更参与BOPPPS微格教学实战,快速掌握了微格教学设计方法。11月12日晚上,杜润、李艳梅、吴彦良、宋爱玲、李君、黄群艺、郭永春等七位老师按照王教授介绍的方法,对自己的(微)课程《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自我认知——价值观探索》、《计算机如何识别汇编语言的源程序?》、《腿部大肌肉群力量训练》、《使用GITHUB管理项目》、《地震波的类型》及《思考设计》等设计了微格教案。第二天,他们分别上台进行了课堂演练。20分钟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观摩老师们填写“BOPPPS微格教案演示反馈单”的同时,王教授和林政佑老师对演练老师进行一对一咨询,从老师自己认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各自优势等方面进行咨询了解,并给出建议,然后向全场介绍咨询情况。在座老师开诚布公,将自己作为学生的体验与演练老师进行沟通,也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第一位上台的杜润老师综合专家和其他学员给出的建议,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改进,下午又作为最后一位老师再次上台,进行了再演练。有老师称,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改善,“我见到了升级版的杜老师”。
王教授强调了微格教学的优势。作为教学的缩影,微格教学着重特定教学技巧的提升,过程中注重同侪的建设性反馈。让教学者透过小规模和短时间的演练,对自己的教学模式有重新审视改进的机会。借由同侪间的相互激荡,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与可能解决的方法,学习更精进的教学技巧。同时,能改变教学惯性,采用新的方法并逐渐内化,使教学者对教学更加充满信心。
活动最后,王秀槐教授将她对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多法互用,相得益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24字箴言进行了总结。她请老师们用一句话概括两天的活动,参培老师自发进行了接龙:“教学需要设计”、“好的设计需要用心”、“心要放在学生身上”、“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老师关注到学生,学生都知道”等。两天活动分别由宋爱玲老师和杜润老师主持,研修班助教——教务处处长郝莉和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远富以及教师发展中心专聘教授范怡红参加活动。李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时,充分肯定了如此深入的学习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参加演练的吴彦良老师认为,“王教授、林老师以及研修班的同学们提出许多非常中肯的建议,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学们都感觉到获益良多。”郭永春老师为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列出表格将教学与学习、工程、研究等工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虽然各项工作领域不同,但过程相似,如同工程、研究和学习需要设计一样,教学同样需要设计。而教学设计方面,他从王教授的工作坊中获益匪浅。
(感谢赵菁老师、吴彦良老师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