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 正文

【研修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西南交大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工作坊举行

来源: 教育培训及教学评价科  作者:陶玉祥;摄影:彭俊     日期:2018-06-01   点击数: 

5月30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第四届(2018)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工作坊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举行。本期工作坊主题为“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性”,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我校教务处专聘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育学博士、博士后范怡红担任主讲人。

讲授开始前,范怡红请每位老师在名牌上写下自己的学院和名字,并在小组内互相做自我介绍,然后一起商量取好组名。老师们展开思维碰撞,讨论热烈,“梦之队”、“天天向上队”、“MT队”等组名新鲜出炉,老师们参与工作坊的积极性和热情瞬间被调动起来。

活动开场时,范怡红播放了一段关于控告现代教育制度的名为“不要让一条鱼爬树”的视频,引发了在场老师的思考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景星维老师认为视频讨论了个人主义教学和集体主义教学的冲突,而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普遍存在于不同体制的国家之中。

DSC_3145.JPG

接着,范怡红讲授了“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创造力提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方法与策略。她从教学现状与问题、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个人经验四个方面讲述了要推动教学中心转变的原因。在教学现状与问题方面,范怡红指出老师在讲台唱独角戏,教会等于学会、等于会用,教育就是课本的知识灌输等教学问题,并展示了约瑟夫R.科德博士等在1986年实践的“本科教育阶段有效教学七项原则”。在时代背景方面,范怡红指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生和教学都带来巨大变化,因此在21世纪,需要培养学习与创新技能、数字素养与技能以及职业和生活技能,要了解人才培养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 4C要素;范怡红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做到Subject+Student+Society 3S原则。范怡红还从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哲学、教育学、脑科学等角度,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

范怡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详细内容展开介绍。她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基于全人教育观,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独立的学生个体”、“将体验放在学习的中心”等全人教育的10项原则,以及关爱、尊重、激发、自主、创造、选择、团队、自省、赏识等9个基本理念。范怡红还从“Kowning(知)”、“Doing(行)”、“Being(为)”、“Becoming(圣)”四个方面对全人教育教师素质进行了详细阐释,指出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情怀全面发展。在学习方法方面,范怡红说道:“方法有很多,教无定法,只要理念到了,方法是次要的;而且受众不同,需要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范怡红列出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7种方法,并通过比较,对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了着重介绍:在学习环境的营造方面,教学要营造环境,设计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多元学习效果评估方面,要注重从关注知识的记忆到关注能力的提升;并就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学流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作了梳理。范怡红还对如何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各部门领导如何支持作了简要介绍。她随后分享了挪威科技大学创新教学、西南交大葛兴来老师“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课”、西南交大跨学科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以及自己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等实例,帮助在座老师更好地发现和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实效和优势。

DSC_3157.JPG

讲授部分结束后,范怡红以马萨诸塞大学阿姆斯特校区NUANCE新生研讨和社区服务项目为参考,请各小组合作,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模拟课程设计,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主题、教学目标、3S原则、思路与方法、资料与资源、活动流程和评估框架等方面展开设计。经过约40分钟的热烈讨论,各组老师都顺利完成自己组的项目方案,并有三组老师进行了现场分享。其中,“梦之队”组设计的课程主题是“汶川地震灾区环境重建的调研”,提出帮助学生具备社会调查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四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则是安排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方法的培训,并根据调研内容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进行分组,分别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调研,最后集中于援建和重建的调查等;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资料搜集、撰写调研日志等四方面;评估标准设计依据为学生在调研中的参与度、调研提纲问卷质量、调研报告评估等四方面内容。“样样都强”组的课程设计题为“工科学生学科竞赛能力的构建与提升”。课程将以国际竞赛和教育部认定的竞赛目录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解读竞赛目标,对竞赛涉及的学科、专业以及作品的创造和构建阶段进行调研分析,然后通过竞赛、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项目团队的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比赛评审机制,帮助学生团队持续提升参赛能力与水平。考虑到该设计的实用价值,经范怡红老师联系协调,该设计已加进2018年校级教改项目指南中,“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教改项目的支撑,继续进行课程探索了。”范怡红说道。

DSC_3159.JPG

DSC02281.JPG

DSC_3179.JPG

工作坊还吸引了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英特尔公司工作人员等前来参加。工作坊在老师们现场分享的热烈气氛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