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培训与咨询部部长陈圆副教授受邀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综合楼430坐诊,为西南交大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教师把脉课堂互动中的疑难杂症并开出药方。随后,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雷蕾带来了名为“合作学习:创建合作高校的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坊。这是本届研修班第七期研修活动,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曾川主持。
陈圆首先从多角度分析教学范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的必要性。要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就要关注学生为什么要学、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得怎么样、如何得知学生学得怎么样等四方面问题。随后,陈圆询问在座老师在课堂互动上遇到的困惑。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大课人数过多、提问无人回应、讨论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佳等“病症”,她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给出了互动式教学法的药方,,配套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陈圆提出,快速思考互动活动和同伴学习是解决“课时紧、内容难、学生多”的良方。教师应当用心设计,增加启发学生思考的互动活动。可通过大拇指投票法、书面写作、随机分组、有技巧地进行角色分配与指定发言人、等方式解决参与度低的症状。面对“互动效果不如预期”,陈圆给出了关于价值与关联、形式和话题、明确的任务和指令、过程监督和指导以及及时有效反馈等一套解决方案。而对于“万一我现场把控不好怎么办”的担忧,陈圆认为,老师应卸下包袱,转换角色,接受教学相长理念,与学生共同学习。面对 “互动虽好但负担太大”这一困惑,她给出了进行轻量级互动技巧、教育信息技术与网络辅助、建立教师教学共同体以及助教援助等措施。陈圆强调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老师们应学会善打组合拳。她还鼓励老师们多开展教改研究,以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雷蕾老师提出的大学课堂学生总喜欢坐后排现象迅速引起了在座老师的共鸣,自然引出了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的话题。她从解析小组合作的学习步骤及要领、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三方面做了具体分享。
雷蕾首先引用《诗经·卫风》中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及17世纪捷克教育家John Amos Comenius的名言“知识可以来源于学生”解释了合作的由来,强调了合作学习中应以师生、生生互动为基本动力。尔后依次介绍小组创建、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学习评价、学习反思等一系列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雷蕾认为,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决定采取异质或同质的分组原则,提出值得讨论的好问题,不断与学生进行目光接触和交流来进行反馈,从而营造有温度的课堂。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的时候,他们才会由衷尊重老师。雷蕾通过照片分享了小组活动的亲身案例:给小组充分的课前准备时间和课上活动空间为讨论提供内容积累和持久的关注;要求同学们规划小组分工以避免讨论中出现的“小权威”和“小游离”,实现小组内平等参与和表现;教师承担好设计师、笔记员、观察员、参与者及聆听者等多重角色,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展示,营造学习的仪式感和团队的归属感;在学习评价环节除了老师通过所做笔记、听取学伴意见做出的专业反馈外,还可以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与小组合作讨论同等重要的是进行学习收获以及情感方面的学习反思,包括实时的“热反思”和一段时间之后的“冷反思”。雷蕾还给出了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领,设计好评价量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她用《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结束了自己的分享,祝愿西南交大教师也能通过合作学习,构建缤纷课堂。
工作坊最后,参与的老师们给出了积极反馈。他们认为,两位老师对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分享的策略都是干货,可执行可操作性强,能够比较容易地应用到日常授课中。还有老师谈到,当今的教学应该把教师从讲台上往下移一点,把学生从座位上往上推一点,师生共同努力方能产生更好的教学。
记者:郭晓文 郎佩冉 梁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