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 正文

【研修班】西南交大教师通过“学习科学”,掌握提高教学能力的实用方法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刘子豪 梁慧颖 ;摄影:朱唯伟;编辑:李洁     日期:2019-06-20   点击数: 

学生学习的机理是怎样的?教师应如何基于这种机理,开展高效教学?有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基于此,6月18日下午,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学习科学专家王珏研究员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为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分享了主题为“学习科学:提高教学能力的实用方法”的讲座。这是本届研修班的第五期活动。

王珏首先和前来聆听讲座的老师们亲切交流,请他们分享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后,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学生不爱听、听不懂、不会用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进而导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学习科学”。学习科学就是运用各种最先进的专业知识,来聚焦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过去人类有很多教育理论,但都是在研究学习的成果,而学习的过程一直是个黑箱。随着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进入教育领域,现在有了学习科学这把钥匙,人类正在逐渐打开学习过程这个黑箱。

王珏先以科学知识为导论,介绍了人脑的基本工作原理,以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点明了学习的本质即是联接。而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在学生的思维和记忆里创建联接的过程。王珏认为,当学生脑内产生联接时,学习就发生了。而脑要实现对概念的理解,需要与脑内的表象和经验建立联接。若无现成经验,可利用语言、视觉、故事、体验式、案例等方法进行情境的创建。针对学生记忆负荷有限的难题,王珏给老师们提供了两大法宝:“语义情境化”和“知识可视化”。根据“双重编码理论”,知识本身是“单通道编码”,不能够帮助大脑理解语义信息;而如果能向大脑同时出示语义信息和相关联的表象信息,促进学习者的感知和想象,就能够帮助大脑“理解”这个语义信息。语义情境化能引发大脑直觉的信息,其典型代表即是视觉化材料。而在人脑感知到的所有信息中,视觉通道获取的信息量最大,视觉对图片的敏感度和记忆效率比文字高很多倍,因而能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王珏说,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知识的关键,因此重点解析了运用关系可视化、场景可视化及过程可视化实现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可视化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关键和实质的信息。”王珏说道。

接下来,王珏针对人思维的三大特点,讲解了三大理论。首先是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外在认知负荷是由信息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带来的,不恰当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会增加学习者大脑的负荷。其中,“组织方式”就是教师们经常研究的某个知识的教学流程、先后顺序等;而“呈现方式”是指信息本身以何种方式、何种媒介进行呈现,也就是“知识如何进行表达”。王珏指出,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增加传授知识过程中的相关认知负荷。他提出了信息打包、信息关联、样例教学三大方法,来实现有认知负荷理论所指导下的高效教学。教是如何影响学生思维的?在王珏看来,教的关键是促进图式生成,随后,王珏进一步对图式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归类讲解了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类型和组织方式,他强调,促进学生头脑中图式的生成,可以帮助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组块化、自动化,这是高效教与学的内在机理,图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碎片化信息形成结构,从而可以进入长时记忆。在此基础上,王珏为大家了带来了输出式学习理论。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以后再表达出来,也就是学以致用,只有学习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学到了。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重复输出,藉由此使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王珏多次强调:“输出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中运用高参与率、高输出率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益处无穷。而提取练习策略相比于重复学习、过度学习那样传统的学习策略,能够产生更长时间的记忆保持。最后,王珏阐述了认知意义化相关理论,解释了爬虫脑、哺乳脑、新皮层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感。他强调,情感是脑衡量外部信息价值的标尺。“无情感,不认知”。社会认同、成长导向、情绪感染、生存价值都是激发积极情绪的重要方法。王珏鼓励老师们在教学中练就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艺术。

本次讲座,王珏为研修班的教师们带来了高效教学的大一统理论,他的讲解条理清晰,理论充足,事例生动,并和现场的老师们多次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与问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学能力的多种提高方法,令现场参加研修的学员们获益匪浅。

此外,6月18日上午,王珏还为我校第十八期首开课教师做了题为“学习科学:理解学习的本质,掌握合理教法”的讲座,这也是第十八期首开课教师的最后一场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