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件

首页 > 规章制度 > 学校文件 > 正文

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

来源:  作者:     日期:2024-01-16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教师工作的领导,完善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引导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心怀“国之大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推动全校教师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和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二、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党对高校教师工作领导的制度,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横向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和教工党支部纵向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师工作格局,推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评优树典、底线约束、督导检查“五维并进”工作举措落实落细,切实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一)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领导

1.强化党委统一领导

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确保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教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校班子成员是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分工负责、履职尽责、狠抓落实。

2.落实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职能

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校领导任副主任,党委教师工作部和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监察、巡察、人事人才、学工、教学、科研、工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做好学校教师工作的部署、研究、指导和检查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党委教师工作部,代表党委履行党管教师工作的职能,牵头拟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推动制度体系建设,承担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师德考核评价、教师激励与师德违规惩处等教师工作的统筹协调、落实和监督职责。

(二)深入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教育

3.发挥好党支部理论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主渠道作用

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和安排,充分发挥教职工党支部理论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主渠道作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各单位确保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师德师风相关政策法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重要文件精神的学习和1次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寒暑假期间组织本单位人员完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专题研修,形成可追溯的学习机制,引导教师做到应知应会并转化为行动自觉。

4.分类开展专题教育培训

面向党员教师、引进人才、研究生导师、党外知识分子、海外归国人员、辅导员、新入职教师、外籍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等不同群体,分类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史校情、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人文素养、业务能力等各类专题培训,通过“师德师风大讲堂”等载体,强化师德培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带动学生成长的生动实践。

5.打造师德师风教育基地

统筹学校现有教育培训基地和资源,以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依托唐山园区、峨眉校区、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和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等现有资源,对标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创新师德教育方式,通过榜样引领、情景体验、实践教育、师生互动等形式,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以学院为主体,通过院级特色活动、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每年组织不少于2支教师队伍参加各类实践研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

6.引导师德师能同向同行

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各环节。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教学成果奖为引领,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做优新入职教师专题教育、首开课教师培训、新增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等品牌项目,抓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落实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行动,提高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能力。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七大行动计划”,促进学科交叉,推动科教融合,持续提升教师和科研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育人能力。

(三)落实师德考核把关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7.严把教师选聘关

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谁使用、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教师选聘的前置把关,并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教师选聘的全过程。学校直接统一招聘的,成立由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格审查小组,在初审中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等方面的综合审查;学院组织招聘的,由学院党委对拟聘人选进行初审,党委教师工作部完成复核后,提交学校审定。将背景调查、面谈、心理健康测评等结果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高度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全方位考察,提升人才引进质量。人事人才部门在招聘工作中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发现有违相关规定的,不得录用;发现有丧失教师资格信息和在撤销教师资格期限内的,不得聘用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严格规范教职员工的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合同条款,并明确告知签约人。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有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解除聘用或劳动关系。

8.严格师德考核评价

严格教师职业准入,规范教师资格申请认定,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的完成情况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教职员工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与考核、干部选任、导师遴选、评优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报、教材出版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年度师德考核与岗位考核同步进行,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不断优化年度师德考核指标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体现奖优罚劣,将师德考核优秀作为教师评奖推优的重要依据,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岗位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依规作相应处理。

(四)大力选树师德典型,厚植师道文化

9.完善教师荣誉体系

以学校高端专项奖励实施办法为指导,健全多元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立德树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根据学校奖教金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在西南交通大学“思国奖”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捐赠,不断丰富奖教金项目门类及其他教师奖励项目,扩大不同教师群体的覆盖面,发挥荣誉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10.选树优秀师德典型

完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和创建的长效机制,发挥各级“三全育人”试点、名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等集体的辐射作用,持续培育优秀教师团队。做好国家和省部级各类教师荣誉奖项的校内推选,开展好学校各类教师评优工作,选树一批优秀教师个人典型。涉及教师的各级各类荣誉表彰事前须由学院进行师德审核,向党委教师工作部备案。

11.加大表彰宣传力度

将每年9月定为“师德建设月”。举办教师节大会,发布教师光荣榜,致敬“光荣从教30年”退休教师,开展荣休仪式,慰问教师代表,发送节日祝福,为教师亮灯致敬,组织观看师德楷模的优秀影视作品,讲好师德故事等,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宣传力度,发挥师德典型、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学院结合实际,对应开展表彰优秀、致敬荣休等院级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机制,全力营造尊师重教浓郁氛围。

(五)完善师德师风预警和查处机制

12.加强师德师风预警

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专题会、印发典型案例集、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的剖析和警示教育,引导全体教师以案为鉴,做到警钟长鸣,坚守师德底线。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学习。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科研招标和经费使用、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加强监管力度。

13.优化师德舆情处置机制

完善师德师风舆情处置快速响应机制。按照“谁引起、谁负责”的原则,涉事教师所在单位是舆情处置的第一责任主体,舆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结合舆情处置和师德失范问题查处机制,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和纪检监察部门等之间加强协同联动和信息互通,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收集和监测学校师德师风舆情动向,对涉师德师风事件及时开展调查、研判和跟踪。对于情节较为严重,预见到会产生较大影响的,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做好应急预案,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应对舆情。

14.进一步规范师德失范问题查处机制

健全师德违规问题调查、认定、处理流程和违规通报制度。遵循“及时报告,调查为先、事实为准、尽早回应”原则,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核查方案,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对事件和违规行为做到定性准确、处理有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严格师德违规惩处,完善党纪处分、行政处分、师德处理的衔接。对涉事教师进行处理的同时,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其所在单位有关负责人采取约谈、通报、诫勉、组织调整和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进行问责。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学校师德违规处理情况。

四、强化支撑保障,提升工作合力

(一)优化学校顶层设计

15.持续优化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顶层设计

坚持系统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和教师荣誉体系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舆情处置、师德师风事件(线索)调查的快速响应机制和通报制度,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坚持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委年度党建考核指标体系、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和校内巡察重要观测点。

(二)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16.压实学院直接责任

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同为本单位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为直接责任人。学院党政联席会每学期至少专门研究1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工作,并将专项工作纳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成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与业务能力培养相融合。每年年底向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送专项工作情况。

17.强化教工党支部政治功能

发挥教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落实教师思想引领和师德培育,使教工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选优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做好发展教师党员工作,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海外归国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在需开展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审查的各项教师管理工作中,把师德考核评价作为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发挥政治和师德双把关作用。

18.加强职能部门协同联动

按照《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机构设置和议事规则》,党委教师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牵总作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横向联动、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学校教师工作。健全会商协调机制,通过各类会议和清单管理等方式,传达上级关于教师工作的部署要求,通报工作情况,及时研究和审议制度规划、评奖评优、处理处分等重要事项,督促工作进展,交流总结经验,推动工作落实。

19.全面督导检查

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本办法制定各部门和学院的工作任务清单,按照责任划分推进工作落实。各单位的开展工作情况作为本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年度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激励的重要依据。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单位落实学校有关工作要求情况进行督导。根据职责权限和责任划分,对履责不力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规依纪问责。

(三)强化资源支撑保障

20.学校为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学校提供和各单位已有资源整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办公场所、教师谈心谈话、团体辅导和交流研讨等专项工作专门场地。

五、附则

(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授权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学校党委印发的《西南交通大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试行)》(西交党〔2017〕27号)和《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西交党〔2022〕48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