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教学资源】一流大学如何玩转跨学科教育?

来源: 搜狐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日期:2017-12-16   点击数: 

中国高校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需要在发展自身强势专业的同时,加强跨学科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根据自身情况因“校”制宜。

2014年,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在网上晒出自己的毕业照后,引发网友“围观”而迅速走红。因为这是张一个人的毕业“合影”,这张毕业照中只有她一个人站在画面中。2016年,薛逸凡的师弟安永睿,又成为该专业本届的唯一毕业生。

虽然是“一个人的专业”,但是并不意味着会有“一个人的课堂”。据安永睿介绍,作为跨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生,修读古生物学专业既要修地质学的专业课,还要修生物学的专业课,需要他穿梭于各学院的课堂学习,所以从来都不存在“一个人的课堂”。

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由于当下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为适应时代需求,各高校都在不断调整学科结构和院系设置,实现多学科联合培养人才,造就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思维的复合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参加中国高教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创建一流大学必须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他认为,过分强调专业的细分化,使得培养出的专门人才知识构成相对单一,缺乏从比较广阔的视角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

“与国外大学相比,中国大学跨学科教育的改革还是滞后于传统分科大学向跨学科大学转型的实践需求。”王焰新在学术会议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他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本科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固守,大学里跨学科教育试点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推广,长期固化的学科界限还难以突破;一些教师和学生依然固守未来职业选择中专业对口的观念,缺少全面和长远的规划。其次,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举措,任课教师自身不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发面临困境;学生也只是在选修课上或参与课题项目的过程中依靠自身对跨学科的理解慢慢成长起来;还有就是学生被授予多方面学科视角之余,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以克服学科间的冲突,获得对知识的综合认识。(《中国教育报》,2016-05-23)

2016年4月底,北京大学在校内信息门户网站公布了《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试行)》,改革直指其本科教育。根据《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试行)》的表述,北大将设立多层次的跨学科本科教育项目,培养跨学科人才。鼓励学部、院系、研究中心及教师团队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包括跨学科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微专业、跨学科系列课程或课程模块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跨越课程之间的“边界”

美国有学者将跨学科学习能力定义为,“通过整合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模式的能力,以单一学科无法达到或者与单一学科不同的方式促进认知的发展,即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等。”对于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所必需的跨学科批判性思维和技能而言,不仅要推动大学教师从事跨学科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探索如何进行跨学科的教与学。为培养学生具有多学科知识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美国高校通常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跨学科本科专业的开设,普遍开设形式多样的跨学科课程,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出发解决问题。

譬如美国路德学院新生“派迪亚”(Paideia,古希腊语,可译为“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不同学科的著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分析、讨论和研究的能力,由不同院系的教师联合授课。普林斯顿大学为有意向选择自然科学类专业的新生开设整合了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而美国卡尔顿学院的非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专业,则要求学生必须选修1门跨学科的专业导论性课程、3门相关学科的调查研究性课程、5门不同学科的分布性课程。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的亚洲研究专业的学生应至少选修10门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必须来自至少三个不同的院系,选修课程必须包含至少5门中级或者高级课程,并且至少来自两个院系。

值得中国高校注意的是,对于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各大学都会有相应的规定。如俄亥俄大学跨学科课程的设置,需要经过申报、筛选、论证等复杂程序,并且召开专门的研讨会,对课程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规定:一是这门课程所面对的研究领域必须跨越两门学科以上;二是课程的研究领域不能被现有专业或学科替代;三是这种课程在现实中是切实可行的。跨学科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整合和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跨学科课程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多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促进不同学科的整合,从而实现学生跨学科整合学习能力的目标。所以,高校跨学科课程还需要一批具备跨学科视野和素养的教师。高校需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跨学科的能力和素养。

学位也可以跨学科

美国一流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起步较早,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也较为成熟。许多高校跨学科课程和专业占到本科专业的相当比例,还设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将不同学科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多学科共同体,同时也有不少跨学科学位。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更是因其独一无二的跨学科教育而闻名。

卡内基•梅隆大学设有多个独特的跨学科学士、硕士、博士项目,如本科阶段的人文与艺术学士学位(Bachelor of Humanities and Arts Degree Program,以下简称BHA)。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本科阶段的一些跨学科培养项目,专业跨度特别大,有些项目是由两个不同学院的专业联合创办的。该校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跨越创意的、学术的和实践性的综合技能的BXA项目,就是典型的跨学院的跨学科学位项目。BXA项目是卡内基•梅隆大学BHA、BSA(Bachelor of Science and Arts Program,理科与艺术学士学位,简称BSA)以及BCSA(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s Program,计算机科学与艺术学士学位,简称BCSA)的总称。以BHA项目为例,该项目是迪特里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美术学院共同发起的,结合了两个学院各自的优势,专门为既追求发展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兴趣,同时也热衷于研究人文和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在学术和艺术方面才华横溢的学生设计的跨学科学位。具体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既可以从美术学院中的建筑、艺术、设计、喜剧或音乐等5个下设学院中选择自己的课程体系,也可以从迪特里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提供的主修和选修课程列表中选择自己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设计不同学科间的课程体系。卡内基•梅隆大学希望通过设立这样的跨学科学位项目,使学生在综合发展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探索出他们所选择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这一跨学科学位项目中,学生可以获得咨询顾问的建议与指导。在BHA项目中,负责学生学业的咨询顾问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美术学院之间的联络人,犹如两个学院之间架起的桥梁,便于帮助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每个学生还均有额外的两个学业导师:一个是来自美术学院的指导教师,致力于指导他们的艺术科目;另一个是来自迪特里希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指导教师,致力于指导他们的人文或社会/行为科学的科目。在充分尊重学生学术兴趣的情况下,有了咨询顾问和导师的“保驾护航”,学生在充分享受选课自由的同时,减少了选课的盲目性,也避免因对学科专业缺少了解而出现选课失误的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建构跨学科知识系统。

中国高校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需要在发展自身强势专业的同时加强跨学科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高校需根据自身情况因“校”制宜,如在专业划分上应该为跨学科专业留有一定的空间,完善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师资等。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