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4月,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八个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研修活动得到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12场丰富精彩、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涵盖了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内容,助力各位老师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除撰写教研论文外,老师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期待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本期,将分享建筑学院舒兴川老师题为“教学的新认知:多维视角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研修总结。
在西南交通大学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学的系统设计方法如此精细而巧妙。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咖系列讲座及教学名师的教学分享。我通过线上线下听课、课外阅读、专家点评等学习,获益匪浅。学习过程中,也对比自身的教学不足之处,修正自身教学路径不够系统、课程设计不够精准等缺点,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在与同事们交流关于“一流课程”、“新工科下的艺术教学”、“翻转课堂”等内容的时候也更有底气了,这些领域的启发均得益于教师发展中心邀请的专家们给予精心的讲授和指点。
在饱满而充实的十二期培训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是在学习的过程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位教学名师背后那份对学生的用心投入、对教学的那份热爱、对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坚守。其中包括李艳梅教授关于教育生态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宋崔教授的教学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沈火明教授倡导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郝莉教授关于工作坊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研究……
教授们的阐释强烈而深刻,在这里我仅就从“教学的开放式创新与‘多层次、多元化教学模式’”视角来展开讨论,以管窥豹:
在进入培训班之前,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几乎停留在线性的教学路径,大部分课程展开即通过严谨的理论阐释到案例研究到设计创作,最后回归应用与输出。教学过程中综合当下新理念及新材料技术语言等内容来反馈同学们的课堂学习。
培训中,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多层次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才能谈能力。理论课包括公共基础课、核心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平台拓展选修课和就业导向课程组成。各课程模块合理安排,共同推进,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比如:“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实践教学环节,在加强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也重新理解了什么是“创新教学方法”,即为推进素质教育,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冯晓云教授关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报告让我印象深刻,其中她详细介绍到了“工程教育的逻辑:应该从视野培养开始,树立远大目标 学生必须学会用设计思维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再用数理、科学和工程技术去探索和迭代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了解人文、商业技能和伦理去推动方案的商业化。 ”这正是一种复合式、跨越式、多层次的教学系统思维。在独立教学中执行起来虽然有难度,但是给予了我很好的启示。同时,我也结合教学名师的教学案例醒目,深度理解了“深化校企合作”的多层次及多渠道模式。通过不断的深化校企合作,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开发项目,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在教学课题探讨中我也第一次理解了“NEET倡导的11种思维”这一理念,其中的“人际技能思维:强调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协作能力和引领变革的能力” 、“个人技能和态度思维:包含决策能力、责任心、正直和终身学习的决心 ”、人文思维:有意识地积极运用辩证的、历史的、社会的观点理解和实施工程实践活动”非常具体地突破了我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基本认知。我想,这也意味着教学与人文、艺术、商业、社会实践应该更加紧密的衔接,这也符合文科、艺术、工程等专业教学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实际项目开发中来,真正意义做到“请进来、送出去”。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近几个月的教学课程“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就很好地结合了交大对口帮扶的县---甘肃秦安县乡村振兴实践项目,我带领课程中美术系同系同学与城市规划系同学一起奔赴西北,落地了“规划秦安魅力.艺术点亮乡村:西南交大建筑学院助力甘肃秦安县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依托当地资源,以传承和保护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为目的,通过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实践,给当地乡村及社区开拓了新的文化亮点,以社会美育的方式深度介入了乡村振兴项目。
在“雕塑空间造型研究”相关课程中我就结合“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冰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的设计及冰雪现场创作,带领同学们用专业技术在大赛中“真刀真枪”创作大型冰雕公共艺术作品,与社会对话、与公众对话,最终作品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与国内外专业艺术家及团队的作品同台竞技及开放展示,团队荣获银奖,市民们也非常喜爱同学们的作品,从而为同学开创了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这种复合式多元式的教学创新正符合“分析思维”的延展,强调依据逻辑进行推演和迭代的能力。
作者简介
舒兴川,建筑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担任《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素描》、《设计美育》等专业和通识课程,曾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主题作品展三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哈尔滨冰雕大赛”银奖等,主多项省级课题及校级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