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4月,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八个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研修活动得到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12场丰富精彩、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涵盖了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内容,助力各位老师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除撰写教研论文外,老师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期待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本期,将分享数学学院乔高秀老师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教研融合”的研修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相长 教研融合
2022年3月份开始,受到学校教工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八届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报告内容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评、测设计与实践”“科学用声与语言表达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法:提问的技巧”,到“课程思政建设与推进”“教学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从教育实践到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作者的视角”等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收获颇多。
在第一场讲座中我有幸聆听了冯晓云教授关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冯教授建议老师们不仅要努力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更要做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真正热爱教学,学会运用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育人。一流教学和一流课程落实到微观视角就是做好课程设计,年轻老师要重视科研产出,反过来反哺教学,因为“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养分,增加厚度”。
在第六场报告中,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沈火明教授和复旦大学石磊教授以“课程思政建设与推进”为主题给老师们分享了经验。沈教授指出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使思政建设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将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并给出了具体实现路径。思政教育要遵循规律,要恰如其分,就像放盐也要科学,不能‘重口味’。石教授也指出课程思政要将专业知识与育人融合,不能厚此薄彼。
在第七场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做了关于“教学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的讲座。宋教授表示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改进教师专业学术领域的工作和育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学术是结合教学与研究,使研究内容反哺教学实践的有效渠道。在教学研究的选题来源中,宋教授分享了以自己的实践为核心整合文献导向、数据导向、经验导向和实践导向的选题途径,认为选题要就有实践和理论价值,要有清晰的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
在最后几场关于教学研究和教改论文写作的讲座中,我也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教学专家们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做法和先进的经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同时,老师们的课程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也令我深受启发。入职以来,每年都在教学和科研中忙忙碌碌,但是却从未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过“教学”这两字深层次的内涵,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年轻老师面临的困境。因此,非常感谢教工部的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使我们聆听到多个主题的教学报告,并督促我们去认真思考教学,得以更好地认识到教学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使我在教学与科研的平衡中看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例如,课堂设计上要力求新颖,讲求时效性;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必须从学生出发来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过程。我会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在新形势下,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提高育人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一年的学习中,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升华,更是一种理念,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相长,教研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却是我们一生需要坚持的事业。通过此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开拓教学思路,响应国家和学校号召开展课程思政和一流课程建设,深入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全新育人方式,从多维度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
乔高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四川省第六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波动率预测与金融衍生品定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以及校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等,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金融数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