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高晓蓉:学习实践 不断突破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     日期:2023-04-10   点击数: 

【编者按】2022年4月,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八个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研修活动得到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12场丰富精彩、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涵盖了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内容,助力各位老师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除撰写教研论文外,老师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期待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本期,将分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晓蓉老师题为“学习实践 不断突破”的研修总结。

学习实践 不断突破

在参加“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开展的包括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教育教学改革等丰富内容的12场线上线下讲座的过程中,我努力将所学所感融入到实际教学里,并在《教育科学》期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一篇(2023年3月)“基于PBL的《传感器技术》深度学习教学研究与实践”,同时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传感器技术》第三版教材再版修订中(2023年2月),进一步强化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工程伦理的内涵。

对新工科的再认识和“一流课程”的建设思考

基于对新工科工程教育范式的创新、工程教育的逻辑、工程人才的关键素养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和欧林工学院新工程教育转型的再认识,我在《传感器技术》教学中再次梳理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以体现回归工程的系统思维、解决方案的商业化以及领导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审视正在建设的《传感器技术》一流本科课程,在7个原则的满足、给学生带来有意义的持续变化和教学的反向设计原则方面,结合冯晓云老师的《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纵横谈》的经验,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导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实践与教学评价

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线下教学需要与线上结合并向数字化方向过渡。《传感器技术》专业课采用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管理的模式,不仅符合发展方向,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线上资源建设和线上学习的互动和评价。BOPPPS教学设计流程以及TBL和PBL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已经在《传感器技术》教学中应用,围绕具体的方法论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效果评价。在余建波老师讲座的基础上,我对《传感器技术》的教学目标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重新进行了梳理,特别是不同目标下课程考核的针对性设计,同时不断丰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设计。

专业知识体系和思政元素的学理性融合

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我在《传感器技术》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伦理、学习伦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人文情怀等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元素的设计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传感器技术》第三版再版修订中,进一步强化了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工程伦理的内涵,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正因为拥有了这份热爱,才甘愿化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同时,教师渊博的知识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私奉献的意识,都会无形地感染和教育着学生,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作为研究生导师、本科生班导师、本科专业基础课和研究生专业课的授课教师,我认为只有努力实践从教师到导师的身份转变,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正能量满满的好老师。

作者简介

高晓蓉,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损及光电检测技术。ICNDT国际无损检测协会NDE4.0委员会委员、ASNT美国无损检测协会NDE4.0委员会委员;2014-2023年连续担任FENDT远东无损检测论坛合作主席;WCNDT2024世界无损检测大会技术委员会成员,SHM&NDT2023第四届结构健康和无损检测国际研讨会合作主席。从事《传感器技术》本科教学二十多年,出版教材三版,发表科研文章近百篇,教学文章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