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4月,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八个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研修活动得到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12场丰富精彩、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涵盖了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内容,助力各位老师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除撰写教研论文外,老师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期待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本期,将分享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沈亚萍老师题为“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的研修总结。
集众家之长 成一家之言
很荣幸能加入本届研修班进行学习,也十分感谢学校,尤其是教师发展中心的各位老师,在特殊时期排除万难,为我们精心安排丰富的学习专题。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线上参加的专题,和个别我非常喜欢却没能第一时间参与学习和讨论的专题,我深感遗憾。在所有的学习专题中,有几个专题令我记忆深刻,受益颇多。
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从早期的课程“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开始,我逐渐有了教学理论学习的意识。在新工科背景下,面临着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教学现状,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一流课程建设: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注重创新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三是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如实验、设计、竞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创新性思维培养方面,结合后面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PBL(问题驱动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在国际化素养方面,我们可以开设国际课程或者组织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增强学生的国际化素养,这是我所在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正在大力开展并初步取得了较为理想效果的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其次,关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测、评设计与实践,我认为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精心设计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保证课程质量;二是搭建良好的线上平台,保障教学效果;三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四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确保教学效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科学用声与语言表达技巧
我最为遗憾的一期专题学习是“科学用声与语言表达技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我同步参加了该期的线上学习,但是没能像在线下课堂中的老师们一样深入体验。这次课程的互动性非常好,我相信如果在现场我能有更加生动的课程体验,也能借机请老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基于本次研修的线上学习,我认为教师首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声音训练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声音表达能力。其次,教师需要注意掌握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技巧,并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需要注意提高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于课堂提问的技巧,即如何在适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方式、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对我们教学的极大考验,也是我们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课程本身进行优化、改进的技能。对此,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问的目的要明确,不能只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听懂;二是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三是要注重问答环节的互动性,鼓励学生回答和提问;四是要注意提问的数量和频率,不要过于频繁或少见。
在其他一些专题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自身教学理论的缺乏,有的课程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研究基础和经验,比如教学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等。
研修班第一节课配赠的书籍都非常经典,我也在自己参加过的为数不多的教学研讨会和群组中,注意到有不少资深教师推荐这些书籍,我很惭愧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还没有充分吸收这些课堂内外教学知识的精髓,后续希望能有机会参加更多类似研讨班的学习,也会下意识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性地使用学到的教学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者简介
沈亚萍,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风蚀与荒漠化防治,风沙灾害防治。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四川省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