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袁毓璟:从授课走向育人,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     日期:2023-04-06   点击数: 

【编者按】2022年4月,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八个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研修活动得到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12场丰富精彩、具有深度的教学活动,涵盖了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内容,助力各位老师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除撰写教研论文外,老师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期待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研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本期,将分享建筑学院袁毓璟老师题为“从授课走向育人,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研修总结。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西南交通大学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了多场内容丰富质量高的系列讲座,内容涵盖课程建设路径方法、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方法等。我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受益匪浅,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对教师发展中心和各位主讲人表示衷心感谢。

十二期培训不仅在教学实践和科研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更将立德树人初心植根其中。无论是冯晓云教授做的“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报告,还是沈火明教授提到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以及余建波老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翻转课堂”、柴芦径老师提出的用科学用声与有技巧的语言表达、邢磊老师分享的课堂提问技巧等内容,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亲身示范在新时代如何主动学习高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学与育人质量,立德树人,并给出了具体实践路径。系列课程主要带给我三个方面的深刻感受:

授课方式要坚持新时代的“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分类教学。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可选用不同的授课素材,寻找贴近学生主干专业的教学元素,将熟悉的专业知识作为切入或进行类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对于不同背景和特质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触发学生接收知识模式的熟悉感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课堂建设应建立从“平台”到“环境”的认识

课堂并不只是上课教室,而是一个授课场域,教师应从对教学软硬件条件的需求与使用提升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获取知识的积极的心理环境和现场环境,比如采用方向引导、问题驱动式教学等方法,着力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内在动力与潜力。教室这个场域归根到底属于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体,授课效果最终还需根据学生的收获进行评价,教育必须回归育人初心。

教师个人应提高“自我修养”,言传身教,开展“春风式”教育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技能,如声台形表与专业知识储备,特别是扎实本学科知识,拓展了解跨学科知识,并将知识与个人经验进行融合,从而基于正确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进行生动和富有逻辑性的讲解;另一方面也要牢记“离专业越远,离学生越近”,要考虑从非专业角度将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靠近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吸引学生主动探寻知识。

其中,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王钰老师分享的“运用经验、情境和结构促进理解”专题。他讲解了两个重要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一方面,他从分析思维的过程分析了经验、情境和结构是促进理解的三把钥匙,是完成认知的信息加工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他提出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履行建构行为才能真正获取知识,将知识碎片“结构化”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提供完成建构的环境和方法,包括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习惯,以及推动学生协作,从而在深刻体验和相互启发中理解知识并主动思考、将知识结构化。结合王钰教授提到的要“为学生提供什么”,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表现出的时代化特点,我认为在认知和建构的过程中要特别激发学生的协作性。通过课堂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协作兴趣,将其经验背景、选择外部信息的个人视角、个人惯用的加工和处理方式、以及形成的独特的结构化知识与同学者进行二次碰撞,不断融合各方视角和知识结论,从在知识获取中的一次性凝练转化为交流中的持续性升华。

此外,王钰教授讲授的“输出式学习原理与方法”,实际上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教育者和自我教育者的理念,并解析了具体方法。作为教师,一是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应从语言、文字、视觉和高阶等角度出示知识的结构,为学生捋清知识基本分类和层次关系,二是应多进行引导式提问、促进学生的回忆和思考,这是基于提取式学习的原理和“冰山图”学习模型,要求学生将想不起、说不清、常混淆的知识初步图示提取和输出,实现知识构建的有效学习。并且,学生的知识构建不仅仅在于需要完成输出的过程,还在于进行类型化、层次化、结构化整合形成高质量输出内容。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而非传授者,以教练身份激发学生替代向学生灌输知识,从传授专业内容转向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寻找提取与整合知识碎片,教师从“经师”转向“人师”。这在认识和能力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扎实专业学识还要扎实教学学识,要从“授课人”走向“教育者”,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升育人成效,以实际行动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对教师的关怀,感谢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

 

作者简介

袁毓璟,建筑学院专职辅导员、兼任党务秘书,讲师,先后授课五十余个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班,曾主持校级教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