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4月,热衷于人才培养探究的55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举办了9场集中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期,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君文老师题为“相期同造教学质量高峰”的研修总结。
从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本人非常荣幸参加了我校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了9场讲座,每一场都干货满满,让我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研修班首场讲座是林亚南教授的“潜心教书育人,打造一流课程”。林教授的演讲让我现场感受到了一位好老师的魅力,也激发了我的职业热情。同时,他让我们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持之以恒。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和精力投入、时间投入、感情投入及兴趣投入都是教学质量提升、追求卓越的前提,为国家培养人才是我们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了“桃秾李郁广座被春风”,万千辛苦都值得付出。
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清华大学李斌峰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的取与舍”讲座通过理论讲解和丰富的互动活动,让我们理解了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使我对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认识。
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南京大学黄成老师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路径探索及若干案例解析”讲座分享了他的经验。他提出,入脑入心、 逻辑认同是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案例分享,我理解了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我也认识到了我们在金属材料专业课堂上讲述我校杰出矿冶校友的优秀事迹及当今高铁材料方面贡献时,实际上就是在做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是发展趋势,在大班教学中尤其需要,苏永康老师“MOOC-Inside 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型及全流程设计——混合式课程创新之路”和张瑜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两个讲座为混合教学设计和实施打开了思路,也让我明白了混合式教学更有利于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在我的课程中,我也开始利用新技术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深刻体会到了其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宋爱玲老师的“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创新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国家三类一流课程为例”讲座详细分析了如何设计与实施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创新课程,提升教学效率并将学生的浅层学习转换为深度学习。其基于学习模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体验过程,非常值得借鉴。
南开大学张伟刚教授在“研究性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讲座中介绍的科研教学融合型的P–MASE模型,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使用,有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也对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有启发。此外,蔺亚琼和孙康宁的讲座对我们进行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成果凝练方面提供了指导。
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学习和研讨,本人在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方 法等方面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收获的理论知识不仅指导着我的教学实践,也坚定了我追求卓越教学的信心和决心。感谢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本次研修,感谢为研修班辛苦付出的各位老师。也感谢在研修班中遇见的每位老师,让我们相期同造教学质量高峰。
作者简介
赵君文,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会员,四川铸造学会会员,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关键金属材料及金属半固态加工技术。
迄今主持或主研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曾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四川省金属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及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优秀博士。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两项。主讲“工程材料学”“金属材料过去-现在-未来”和“材料力学性能”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