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李路:立足课程特色、潜移默化思政教育的课程设计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李路     日期:2022-04-15   点击数: 

【编者按】自去年4月,热衷于人才培养探究的55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举办了9场集中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期,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建筑学院李路老师题为“立足课程特色、潜移默化思政教育的课程设计”的研修总结。

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高质量的讲座,包括教学和研究,从中我受到很多启发。

张瑜老师详细介绍了他的线上课程视频拍摄过程,深深感受到在线开放课程制作不易。首先工作量很大,前期脚本编写是关键。张老师团队的脚本有20万字,这是精心设计课程结构、详细设计每一句讲解和每一个动作手势、透彻理解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成果,很佩服他们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其次,团结有力的团队很重要,如此大的工作量需要从教授到助教的通力协作,清华的研究生数量大质量高,这是很大优势。助教的作用是明显的,各个小班的教学讨论是由他们在主持,教授理念由他们传递到每个学生,学生的反馈也由他们上传团队。所以,建立平稳连续的助教梯队很重要。

宋爱玲老师的讲座把教育理论、思维培养理论如何体现在教学中说得很清楚。课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突出多学科融合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在真实场景下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跨学科思维能力及跨学科素养,同时课程采用 MOT 塑造法( Moment of truth 关键时刻)巧妙植入思政元素,实现学生动手创新创造能力与价值塑造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把体育课做成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宋老师很注重总结经验、把想法理论化并进行发表,教学成果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天道酬勤。

老师们都强调了构建立德树人助力框架是大学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每个学生的框架都需要在大学期间不断成长、成形。

如何在课程中体现思政建设,我结合自己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课程做了思考。课程将历史文化、审美修养和工程实践融于一堂,帮助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建筑发展的过程和基本史实,了解著名建筑师及其设计思想和作品风格,提高鉴赏建筑作品的能力,掌握当今世界重要历史建筑保护的原则和正确方法,了解各国一般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方法,鉴赏新时代地域性建筑设计,尝试历史建筑保护设计论述。通过学习、交流和操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和历史建筑保护意识;从建筑的角度理解中国近现代的快速进步;开拓国际视野,感受文化熏陶。

课程内容关注时事,注意向学生介绍新局势、新案例,尽量保证与新发展新情况同步。比如在介绍中东地区历史建筑保护时就谈到了“伊斯兰国”对占领区古迹的大肆破坏和抢掠,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的文物专家与保护者哈立德·阿萨德殉职。学生们感慨“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可见学习历史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课程要求学生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与利用研究,完成保护与利用设计,做15分钟演讲,并接受质询。此实践环节是对学生测绘实习成果的检验,是前三年专业学习的综合运用,更是课程学习效果的直接反映。由于设计对象是暑期测绘的真实历史建筑,学生有第一手图纸资料,有现场访谈和亲身体验,所以他们会对这个作业充满兴致。他们在功能置换、价值取向、建筑意匠上想法多多,结合课程知识,来一次真题假做,从而掌握了这一类设计的流程和要点。优秀的作品,我们会共享给建筑的主人或管理单位,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建设的参考。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很大的成就感,也让本课程服务了社会。

我校地处成都,西部地区的历史建筑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和多样性。从官式建筑到灵活多样的传统民居,从成都平原林盘聚落到川西高原的藏羌村寨,对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有特别的要求。在讲授案例时,我注意适当选取本地建筑,引导学生熟悉本区域建造文化。结合科研,教案举例涉及西部地区民居、传统聚落、场镇、藏羌彝民族村落,授课时会提示这些建筑和聚落的特点、保护的主要策略以及代表性实践项目。

结合几期研修班讲座学习内容,我学会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合于自己的课堂之中,学生也颇受感染。例如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方案设计作业环节,每年都有小组为四川少数民族建筑做保护设计。这样一来,作为西部的建筑学专业,我们就把为西部社会服务放在了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课程设计作用。

学生课程成果:羌族传统民居保护和再利用设计


学生课程成果:羌族传统民居保护和再利用设计


作者简介

李路,建筑学院副教授, 从事建筑历史和少数民族建筑研究和教学、建筑设计。在《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四川卷》、《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四川古建筑》等住建部重点项目中负责四川羌族民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