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冯玎:与时俱进,教与研共发展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冯玎     日期:2022-04-11   点击数: 

【编者按】自去年4月,热衷于人才培养探究的55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举办了9场集中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期,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电气工程学院冯玎老师题为“与时俱进,教与研共发展”的研修总结。

非常荣幸能够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为期9个月的丰富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非常生动精彩的讲座,他们清晰的讲解、深远独到的发展眼光以及在教育中所做出的不凡成绩,让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依旧墨守成规,我们陌生的一些新名词、新方法、新元素,例如:“MOOC-Inside混合式教学生态模型”“研究性教学”“思政元素”,已经广泛在落实使用。专家学者们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使我颇受启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研究性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学习中,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研究性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种新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明白了研究性教学是借助于问题或案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对教师来说,不仅问题和案例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唯一的。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学习中,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因此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到了教育事业。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的教学媒体单调,无法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信息技术则可打破这些局限,使得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也将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学习手段,它使得知识的传递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学生硬性的学习。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但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还要契合新的教学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将学生的学习心态由“因任务而学习”转变为“因喜欢而学习”。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路径探索及若干案例解析”学习中,“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即“课程思政”,应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活跃要素,着力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这充分体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能与价值;并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因此,需要加大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探索“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最后,通过本次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与现代化技术手段,开拓教学教授的新方式与思路,努力做一名教育科研型教师与终身学习型教师;要成为一名教育科研教师,不仅要教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特别是作为一名工科老师,如何面向新工科带来的教学课堂挑战,需要认真思索,不仅要求自身在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所锻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多搜集教学资源,结合科研背景与内容,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同时,要做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坚持思考、学习充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不断摸索教学方法。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地贯彻和应用它们,保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自身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争做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优秀教师。

作者简介:冯玎,电气工程学院师资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学院科研秘书;研究方向为供电系统可靠性与智能运维;学习讲授“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子市场调查实践”课程;获得西南交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