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周玮: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来源:  作者:周玮     日期:2022-04-11   点击数: 

【编者按】自去年4月,热衷于人才培养探究的55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举办了9场集中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期,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电气工程学院周玮老师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研修总结。

人民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这一关键岗位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而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则更为重要,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提升学术修养的场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战场,因此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经过此次为期九个月的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我最大的收获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在于如何合理对待学生;第二在于如何合理开展教学。

因材施教

首先,在如何合理对待学生上,主要的领悟是“因材施教”,首次培训中厦门大学林亚南教授指出在课程开始之前要了解学生的专业和前修课程的整体成绩,这一环节有利于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基于此,可以指导我们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适当调整后续教学的节奏与方法。林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教学小技巧,例如:重视作业环节、友好地给学生增加压力。围绕作业林教授介绍道:在他的教学中时常发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抄袭同学的作业,从而影响了听课效果,同时也没有起到课后练习的作用。针对这一应付老师的现象,林教授分享的方法是: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把作业提交至教师处,上课铃声响起之后提交的作业一律视为未交或迟交。这一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围绕如何友好地给学生增加压力的问题,林教师指出适当的压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在如何合理开展教学方面,主要的领悟是由我校宋爱玲副教授所带来的“激发学生自我驱动的创新课程设计与实施”讲座。随着教学技术与手段的丰富,传统的知识传递模式已改变,逐渐转向为强调心智训练和大脑发展的新模式。在这个新的模式下,信息化使得知识记忆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学习、会思考、能解决问题、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需要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关于为什么要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真正能说服我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更科学。学术界对大脑、青春期发展、认知与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正是这些领域的知识进步,让我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在新的科学认识基础上,设计能够更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新模式,也才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具体到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目标应当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这门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样的认知模型,对此老师必须心中有数。然后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二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什么困难、要什么帮助,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五个方面:内容设计、教学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环境设计。由此形成的教学大纲也与传统教学大纲明显不同。传统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因此大纲通常是教科书内容目录加时间安排;而新模式的教学大纲则不同,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老模式中教师可以照本宣科,但在新模式中老师需要成为课程设计师和学生学习问题解决专家。

总之,经过这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培训,我有幸倾听了多位长年投身于教育行业的老师的精彩报告,从他们身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教育人的决心。同时,我也在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开展教学等方面学习到了很多宝贵技巧与经验。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将此次培训班中所学习的技巧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感谢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提供的平台与机会!

作者简介

周玮,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