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崔雅静:让学生眼里有光,学习有效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崔雅静     日期:2022-04-06   点击数: 

【编者按】自去年4月,热衷于人才培养探究的55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举办了9场集中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期,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崔雅静老师题为“让学生眼里有光,学习有效”的研修总结。

从2018年由科研转入教学,过去的一年是我飞速成长的一年。我很庆幸能够在教学伊始就可以融入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饱有热情,热爱教学,热爱学生,锲而不舍地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不断努力和钻研;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致力于教师发展的老师们,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和帮助。虽然第七届研修班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是我知道之前几届研修班的前辈们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参加研修班之前,我参加过首开课教师培训,从那时起我就开启了我的教学学习之路,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满怀热情的成长之路。在这条路上有学习、有碰撞、有交流、有火花,每次听完报告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都有自己的教课风格,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而这些个性的存在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好的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好的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有多种风格,可以有多种气质,但是好的教学一定有统一的目标:通过老师的努力和自我提升,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学有所得,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素养。

 因为刚开始接触教学,我发现我的关注点还在如何提升基本的教学能力,所以对这方面的报告更加感兴趣也更加有体会。比如有关如何提升和美化PPT的制作,如何创新设计课程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何在课堂中通过互动的形式实现有效教学。

 学习过程中,赖老师和邢磊老师关于PPT制作的课程让我大开眼界。听了讲座之后的感觉就是:原来PPT还可以这样做,有那么多技巧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在PPT软件中,原来有那么多功能是我们不知道的,可以探索应用的。

 学习期间还多次学习过宋爱玲老师的课程介绍,除了宋老师开发的课程本身带来的震撼之外,每次宋老师准备的PPT也让我忍不住在心中赞叹。从PPT的制作和内容来看,宋老师一定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精力。PPT制作得好,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内容相关的内在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哪怕只是字体的大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更深的层次考虑,其实PPT不仅仅是教师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工具,更是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播技能和艺术的载体。学生们见得更多,就会想做到更多,也更会被其中的艺术元素所吸引,提升艺术修养。所以我觉得这项基本的教师素养的提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未来的眼界和审美,是非常实用及必需的培训内容。

  在参加培训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学习,大部分是输入性的学习,听完讲完,如果不能及时应用,就只能算长了见识而已。而在PPT制作的学习过程中,我妥妥地体会了一次输出式学习。学完之后,我把平时我们不经常用到但又很实用的制作技巧总结出来,在系上的交流过程中跟同学院的老师做了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掌握了自己觉得有用有趣的技能,并且在后续备课过程中,应用学到的技能,让PPT的演示看起来更生动更直观。同时,这些技能也会持续不断地应用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

 王钰老师学习科学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比如:在学习脑科学的基础上精进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思维与老师思维之间的差异,从而采用更能促进学生认知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在听了王钰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关注了有关学习科学的公众号,又在公众号中获得了学习《基于脑科学的高效与学的方法》的机会,全面系统地了解了脑科学理论,并且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脑科学理论所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降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在认知负荷并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使同样情况下,优化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去年跟了一遍课程,发现还是不能充分理解所有内容,今年寒假又跟了一次,希望能够争取到无限次的学习机会,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讲课比赛。比赛过程中,真是把这两年的所学,都用了起来。物理学本来被大家认为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这也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理论性过强而产生畏难情绪。在决赛过程中,我将在学习科学以及PPT制作讲座中学到的知识都用上了。课程设计中,将驻波的理论公式与生活中常见的钢琴结合在一起,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驻波理论的学习来解释琴弦的设计原理,并通过“拍”的概念学习了解钢琴的调音技巧。当新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在研修班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在教发中心的支持下参加了全国物理年会。会上,见识到了全国各地物理教师的风采,也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会议收获已单独写成汇报,在此不加赘述。但是,非常感恩教师发展中心能够全力支持,让我得到这样好的机会,可以与全国的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学习。在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有幸参加了“南开大学O-AMAS有效教学团队“的李霞老师为期两天的工作坊。虽然因为上课,只参加了两个半天,但是最后还是看了录像补齐了所有学习。我想,李霞老师所遇到的教学问题是我们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明明用心准备,热情讲述,可是学生能够吸收和学到的就是让我们很无耐。但是,学习的特点就是这样,单纯听讲所能掌握的知识就是不足10%,还没办法兼顾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方面的提升。这是科学问题,不是学生不好好学习,也不是老师不好好教,而是现有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就只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能改变的就只有我们的教学方式。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完李霞老师的报告之后,马上在自己的课程中进行尝试,但是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自己有时候很尴尬。但是,任何新事物都是这样开始的,要掌握一项新技能一定要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应用。所以,我决定这学期要系统地把O-AMAS教学方法运用到茅班的实验课程中。刚开始,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操作,还好得到了李霞老师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修改我的教学设计。我知道在这一条道路上,一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坚信,只要开始就有希望前行,更何况我的身后还有我们学校的教发中心和南开大学的整个教学团队的支持。

 研修班的学习,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这里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自己想要前进和努力的方向。我相信我们这一群体,一定会一直走在学习、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眼里有光,学习有效。

作者简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2018年经历了由科研到教学的转变,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