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裴秋明:心怀教学勇气,让教学深入人心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裴秋明     日期:2022-04-02   点击数: 

【编者按】自去年4月,热衷于人才培养探究的55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团队)举办了9场集中研修活动,内容涵盖立德树人、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质性研究方法等。近期,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裴秋明老师题为“心怀教学勇气,让教学深入人心”的研修总结。

作为一名“教学新人”,能参加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教师发展中心把学员比作“星星之火”,希望我们像种子一样,播撒西南交大教师发展的希望与力量。近一年来,教发中心可爱的老师们煞费苦心地为我们努力争取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倾心帮助青年教师。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我在教学上逐渐加大投入(甚至一度超过了在科研上的投入),慢慢融入思考,并鼓起教学勇气,开始了一系列“自我革新”,一路走来,百感交集。在这里我谈一谈个人成长与收获,同时对教发中心及研修班也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建议。

一、个人成长与收获

教发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形式丰富,内容精彩,大到教学理念、呼唤心灵,小到教学设计、细节打磨。除了9期干货满满的名家讲坛以外,还有创意工作坊、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讲座等,每次都主题鲜明、热情洋溢,让我收获满满。

重新认识教学:我开始感觉教学“有意思”“很好玩”,到后面认识到这里面“大有学问”,最后我意识到教育学的魅力。就像一位教学名师所言:“在大学,你不教书,干什么?在大学,你不做科研,教什么?”这两个发人深思的提问提醒了我,高校教师要追求科研与教学并重,也只有从思想上开始重视教学,才会有思考教学、提升教学的源动力。什么是好的教学,可能会有很多答案,比如充满趣味性、富有启发性、有知识前沿、精心的教学组织等等,但我觉得有一点应该是相通的:好的教学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深入人心的,这也是我当前对教学的新认识。

开始研究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做一些尝试和改变:在我承担的《结晶学与矿物学》中,我开始将“和氏璧”“金缕玉衣”“古代货币”等历史文物引入课堂,启发学生将知识活用,拓宽视野,增加趣味性;我开始“不务正业”,不再局限于课本,告诉学生如何选宝石、如何鉴别宝石真假等等,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岩石学》课程中,我将“嫦娥奔月”“太空找矿”等最新成果或科研动态融入绪论,让学生们胸怀宇宙;基于我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我查阅资料给学生们解密为什么“苦橄岩”来源于日语。为了将一些具有复杂晶体构型的空间关系讲清楚,我开始购置、组装、动手DIY晶体模型,一系列尝试让我觉得教学原来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个人也陆续开展一些教改项目的研究,主持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2项,比如:“以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为需求导向的基础地质类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探索”“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与研究—以岩石矿物类课程教学为例”等,均是源自平时课程教学的一些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积极总结,2021年发表教改论文1篇。同时,2022年获批四川省教改项目重点课题1项(骨干成员,排名第3),四川省教改项目一般课题1项(骨干成员),后续将不断深入研究教学,并让成果反哺课堂。

 

讲课比赛促教学:在参加研修班培训期间,共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两次,虽然备赛的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是收获非常大。教学竞赛要从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现场教学、教学反思等多个维度完成一个教学片段的完整展示,面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名师,如何打动他们?这要求备赛的老师们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不断追求卓越,帮我们快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持续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人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和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备赛参赛的过程也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还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赛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需要共同体:在一个好的氛围下,教学活动会产生很好的辐射效果,如果有一个好的教学共同体,教学研讨会更加积极高效,对提升教学能力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参加研讨班和其他教学活动,我有幸认识了一群热爱教学的前辈和青年教师,他们来自人文、电气、土木、数学、材料、马克思等不同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对教学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例如受人文学院段莉萍教授的影响,我开始将人文素材(如诗词)带入工科课堂,在讲解古人对金属银的物理性质及冶炼水平时,引用郭沫若先生的“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缕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不仅透彻清晰,还巧妙的融合了课程思政;受电气学院谭永东教授“文脉”思想的启发,我开始思考岩石学的“文脉”在哪里,最后我确定将鲍文反应系列作为贯穿火成岩的主线“文脉”,随后我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重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或想法

首先特别感谢教师发展中心的辛勤付出,组织了这么高质量的活动,为我们请来了教育行业的这么多大咖,我每次抱着“见贤思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崇拜,认真参加活动,收获很大,同时,我也有些不成熟的建议或想法,供老师们讨论。

(一)邀请专家常驻指导,拓展“生源”

方面参加研修班的成员人数不算太多,且基本上都是相对缺乏经验的“新人”,建议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顾问或导师,在青年教师平时参加培训、上课等教研活动中,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效果可能更好;除平时指导外,在专题讲座时也可邀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点评和互动环节,这样也会让主讲的大咖更有兴致,让互动更有深度和启发性。

(二)需求定制化、活动多元化

对于参加能力提升班的老师们,除了必要的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等通识性培训外,可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参培教师或更多青年教师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活动,当然某次主题活动都可以采用自愿按需参加,这样也不会额外增加老师们的负担,又给有真实需求的老师们解惑。

在举办活动方面,后期能否有更多元化的活动,在邀请专题讲座时,能否邀请国外专家讲讲国外课堂教学、学生培养的经验,可能对我们有借鉴价值。现在科研方面的讲座多,教学方面的很少,可做些尝试性工作,比如清华大学的大学数学就用国外教材,为什么?肯定是在某些方面(比如授课的逻辑性)更容易让学生接收。另外能否举行一些外校考察,比如让教师自主报名到其他高校实地考察,可能会比较有吸引力,或者有些活动时间调整到中午,安排茶歇,让不同专业的老师可以借此机会交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将《教学勇气》这本书列入建议书单,促进各学院建立教研共同体

我很感谢地学学院郭永春老师将《教学勇气》这本书介绍给我,经过学院与学校两次共读活动,这是一本直击心灵、启发性很强的书,建议可将此书推荐给每一期的学员。正如本书作者帕尔默先生所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应该是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通过精读这本书,教学技术与技巧不在多,在于适用,需要时间来慢慢成长,而我认识到教师内心的状态改变才是提升教学的根本。

同时,建议教发中心能够促进各学院建立教研共同体(小组),实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比如我所在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郭永春老师的倡议下,学院领导大力支持,多位一线教师积极响应,成立了GSEE教学小组,小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主题可能源自分享老师的教学经验,或直接来自于小组成员所关切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定期开展的交流活动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气氛。

三、结语

参加西南交大第七届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收获满满,这一年来,感谢学校与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教师发展中心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给予指导的专家前辈们,感谢研修班各位年轻老师们的陪伴。当然,我个人也有很多不足和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自己参加活动还不够积极,拖延症比较严重,在参加一些活动和培训后也没有及时写小结,当时可能有些比较好的想法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衷心祝愿研修班越办越好,培训完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学员开始教学生涯新征程的起点,让我们青春作伴,不负韶华,心怀教学勇气,让教学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

裴秋明,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8年先后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学位,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目前主要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荣获“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和“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