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7月7日,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第四届(2018)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参加了以“立德树人 敦笃励志 立足西部 共创一流”为主题的西安交大-西南交大两校青年教师交流互访活动,聆听了四场专题讲座、观摩了八位青年教师代表示范课、参观了两校校史(西迁)馆及参与了七场参观铁路局和实验室等工程实践活动,活动精彩纷呈,充实丰富,从师德师风的强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加强,收获良多。在这里结合我自身的教学科研总结如下。
1. 师德师风的强化
何云庵教授的题为“校史校风与师德师风”的报告,简明扼要介绍五所交通大学历史,在此基础上以大量教师和校史故事对传统与校风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传统与当下的师德师风传承。他提出的“校风蕴含传统,传统影响校风”无疑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师德师风强化的重要意义,需要将“爱国爱校”和“严谨治学和严格要求”的传统融入在教学工作中。马知恩教授的题为“发扬‘西迁精神’,做一名好老师”的报告,从西迁历史、数位让人动容的交大人的故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角度细述了爱国奉献、奋斗创业、弘扬传统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说明教师的职责是神圣而重大的,教学工作是奉献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师德修养、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示范课中,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王骑老师的“桥梁抗风设计概述”、我校建筑与设计学院韩效老师的“设计,从建筑空间体验开始”、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符均老师的“数制与编码”、西安交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喻丰老师的“人际吸引的原则”、西安交大医学部艾婷老师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西安交大军事教研室李科老师的“国际危机管理的条件与方式”、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樊代和老师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汪希老师的“异化理论”从不同学科为我们进行了教学示范,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思政进课堂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展示,细节上从板书设计、激光笔和教鞭的使用以及如何发挥专业在社会中的贡献进行了呈现,对我以后的教学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 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祚万教授的题为 “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融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入手,阐释大学的使命的认识到人才培养的关系,说明教学和科研都是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和手段,知识和能力需要在科研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应用,而科研和创新是基于知识综合的自由思想,教学和科研是交融促进的关系。科研支撑教学效果,从科研平台、科研方法、科研思想上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学也能提升科研水平,因为教学效果是学生互动的前提,需要在理解学生的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通过好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过来可以在科研中利用实际的实例或理论来解释,从而可以借由教学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4. 实践创新能力的加强
在西安交大-西南交大两校青年教师交流互访活动中,先后参观了成都东站行车室和综控室、西安交大西迁历史纪念馆、西安交大工程坊、西安铁路局调度中心、西安北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西南交大竢实扬华墙和校史馆、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风工程实验室和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聆听了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白惠涛工程师的题为“西成高铁设计技术”的报告。在参观访问和报告聆听过程中,更加强烈的感受到实践创新能力加强的重要性,也需要将这种能力应用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与学和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教学中更多的采用来自实践的例子,科研中更多的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背景,做到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理论与实际相互支撑。
在西安交大-西南交大两校青年教师交流互访活动中,让我在历史传承中对师德师风的强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和科研能力提升带来了启发和思考,也让我更加注意实践创新能力的加强,从而达到提升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简介
蒋小松,四川岳池人,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承担材料科学基础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先进材料连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