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参加西南交通大学第四期教学研修班有感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贺薇;编辑:陈祯怡     日期:2019-05-05   点击数: 

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一年的教学研修班结束了。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聆听了国内外学术大咖的思想结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自己“教师-学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研修班的课程设计丰富且立体,涵盖了当下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趋势,既包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如互动教学及合作学习、基于项目的教学模拟课程设计、概念地图、教学PPT设计的图形化表达等;亦包括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例如基于NSFC高等教育增值项目的中国本科生能力测评;还包括对教学环境的研究,如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专题。借此机会,我想对教师工作部里所有为此次培训班默默奉献的老师们表达自己的谢意,是你们的辛勤付出为全校教职工搭建起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培训带给我们许多闻所未闻的新东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等不一而足。在本篇结业报告中,我将简要谈谈自己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乃至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在其影响下,国内外教学模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慕课、翻转课堂,智慧教室……乃至手机作为教辅工具出现在课堂上,都是不容忽视的征兆。

一、摒弃单一思维模式,做教育领域的“现代人”

范怡红老师在课上给大家播放的《为什么要让一条鱼学会爬树》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机械化大生产”背景下的现代教育制度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学生们在班级中力争上游的同时,很少有人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却和一个世纪前没有太大区别,演讲者的问题发人深思:学校的存在是否让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思考上有创意、批判性,能够创造连结的人才,学校教育应该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不再唯“数理化”马首是瞻,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种天赋,注重合作而非竞争。

而通过讲述案例,吴金闪老师试图将系联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传授给我们,告诉大家人类学习的最终目标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和记忆,而是创造知识和创造性地使用知识,进而把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学科大图景、以及对学科的体验欣赏和责任感当做教和学的直接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我逐渐摒弃了过去在教学中较为单一的思维模式,而是试着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用更加适应新一代年轻人的教学方式去接近学生,引导他们去探索知识,而非单向度地灌输知识。

二、拥抱信息化大潮,教师不再“本领恐慌”

通过聆听王竹立教授的讲座,我深深意识到,在这个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校还在沿用工业化时期的知识传授方法,力求每个环节做到统一性、集中性、标准化。在传统时代,书本是储存知识的载体,知识存储量的多少决定了智慧的多少。书本是线性、封闭线性与树状结构的,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且传播受距离与空间限制;而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生态,流媒体图文并茂,有超链接可随意跳转,传播不受距离与空间限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明白了学习就是一个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连通比建构更重要。在不远的将来,个性化在线学习将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作为一名网络原住民,要经常更新我们的管道,以保持知识的时代性。面对信息超载,应学会选择,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构建以“我”为中心的蛛网式知识结构;面对知识碎片化,要学会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实现知识整合。

未来学校将实现转型,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训练思维;转变学习观念,从继承前人到解决问题,继而创新创造;转变技术观念,从将技术看作工具手段到认识技术属于环境生态的一部分;转变评价观念,从追求考核选拔到着眼于促进学习。积极拥抱互联网这一大趋势,主动赋能,才能让教师避免“本领恐慌”。

三、课堂上的手机,祸害还是良药?

在讲座中,王竹立教授将教师砸手机比作“工人破坏机器运动”,这一点让我非常惊讶。当我担任辅导员时,我非常头疼学生课上玩手机,因为手机游戏和各种app极大地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而王教授却说,手机已成为信息时代的纸和笔,是帮助我们逃离传统教育沉船的救生艇。在未来,手机将遵循这条变革路径:无手机课堂→手机进课堂→课堂进手机。

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教室将由实体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课时变得不那么固定,老师由主角变配角,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内容更多地来源于网络而非书本,方法更多地由讲授变为活动。看到全国上下越来越多的“智慧教室”投入使用,我认识到变革的浪潮已然到来,唯有拥抱变革,勇于做时代的弄潮儿,才能够在信息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改变。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下,教师们纷纷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深入思考本专业特点与发展最新趋势,共同搭建跨学科教育平台,尝试将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这是一块教学改革的“试验田”,衷心祝福培训班越办越好,桃李芬芳!

教师简介:

贺薇,西南交通大学党政办公室信访与法律事务科科员,曾担任成都市检察文化中心舆情监测员,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曾获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度优秀学生工作者”称号,“2013年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等多项称号及奖项。

个人照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