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仰望星空 踏光而行 以生为本 面向未来——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研修总结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 杨都强;编辑:陈祯怡     日期:2019-05-05   点击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回味起去年这个时候看着西南交大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报名通知的时候那份期待与向往的心情,恍若昨日;而今,一学年下来,那份期待与向往仍在,更多了一份学习过后的满足和意犹未尽。

一年的学习是收获颇丰、感触良多。这收获不仅在于课程中涵盖的教学理念与形式创新、教学设计的多元方法、教学工具的运用等多方面的实用性内容,更包含全人教育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情怀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及各类思维训练和未来学习带来的醍醐灌顶的感触。这些都远远超出了我对于研修班本身的预期。原本更多想着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或课堂驾驭能力,听完刘西拉老师、范怡红老师等知名教授专家的讲座,再到阅读《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才惊觉在这个高速前行的时代,好像人们都更热衷于习得某些外在的技术和技能,而发自内心地为学生着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知道学生在这个时代和未来时代如何学习,似乎才应当是所有教学能力的内涵,才是所有种种如何提升的关键所在。

农业时代有农耕文明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工业时代的教育也自带有其精细分工的深刻烙印,信息化时代甚,而智能时代的教育又必然不是如今时代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所能完全对付的。把教育放在时代框架下,又或在更广阔的场域中思考教育,会让我们得出教育也是时代的产物和文化的伴随的结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也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了解新时代的教育需要,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新形态,洞悉新物质成长红利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掌握高速变化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手段。未来,不会玩的孩子将不会学习,也没有市场;未来,管道比管道中的内容更重要;未来,人类将在智能机器人留下的“缝隙”里寻找工作机会;未来,教育教学应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到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和创造力的提升;未来,教师的转型升级,既可能是来自时代的压力,更应当是教师群体不断的自我追求。

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方法,是教师群体自我主动转型升级的必要。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深化自我的理解,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情景化的知识并运用,从而更进一步的探索出教育教学的人文性意义所在,丰富其价值内涵是教育研究的目的。而问题、理论、方法及材料,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问题是起点,材料是基础,理论是知道,方法是纽带,四者穿梭互动,就会孕育出新的学术成果。问题产生于理论与现实的交汇,而方法既要有自然科学原则中客观、定量数据分析与规律发掘的运用;又要结合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适时地保有主客统一、尊重多样性与过程及体验的丰富意义。即讲科学,又重人文,这也许就是教育教学的魅力所在。

回顾整个研修过程,真的非常愉快,这种愉快是头脑的、是精神的、是高级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力图为我拨去一片迷雾,教会我仰望星空;每一位老师也都在耐心的为我指点迷津,指引我追随前辈,踏光而行。每一位老师都慨然为我展现教育教学领域广阔的未来,每一位老师也都在用自己那颗热爱教育、热爱教学和热爱学生的真挚之心,摇晃着我、推动着我、唤醒着我。

教师简介:

杨都强,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杨都强照片改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