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清楚的记得,去年也是春天,我急匆匆出差去赶地铁,路过3教,硕大的告示牌只有一张海报,设计得不错,我驻足看了一下,哇,这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最吸引人的是讲座,之前很少感觉有纯教学的讲座。我立刻扫码报名。
说实在的,这之后,我就记忆模糊了。直到,收到了邮件。因为,海报中的意思是还是需要筛选的,长这么大,除了凭本事考试,筛选类“娱乐”,我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开班仪式上,赵坪锐老师我们是熟悉的。他回忆式的总结发言让我了解到了研修班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提高的显著效果,顿感喜悦。接下来,就开启了刷讲座-思考-实践的不间断提升过程。
2018年5月7日,见到了(并且成功获得了刘西拉教授的签名)自己本科时就很崇拜的刘西拉教授,《热爱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听得我真的觉得自己手上这份养家糊口的职业竟然如此的神圣和光荣。报告中对教学创新、师生关系、教学和自己学科科研的关系等的剖析和实例,堪称教科书式的!
对我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场讲座是2018年5月30日,范怡红老师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签名立牌、分组起名,一套工作坊流程下来破冰得像润物无声。接着,范怡红从“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创造力提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方法与策略讲起。教学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全人教育等娓娓道来。我有一种进入另一个空间的感觉。尽管之前自己教学生还有些小聪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出勤率高,但是,相比较而言,完全是“野路子”,没有教学的理论在里面。这场讲座的互动环节,我们“样样都行”组“工科学生学科竞赛能力的构建和提升”课程设计题目不仅得到了范老师的肯定,而且写进了后来的教改推荐目录。我自己率领的团队,也顺利的申请获得了该项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在《了解如何以概念地图为基础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型学习》的工作坊,认识了北京师范大学吴金闪老师,之后在微信互动中逐渐熟悉起来。该方法不仅助力了我教改论文《群文阅读改变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而且,在业余时间指导自己孩子学习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余东升教授从教学研究中提升教学能力的工作坊是金秋十月。通过这场工作坊,使我获得了撰写教改论文的思路和能力。其后不断的实践,不断地否定,促成了一篇教改论文《基于项目的教学思考——彻底改变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目前在最终的忐忑等待录用中。
陈锴和宋岩的《PPT制作利器盒应用技巧》有两个颠覆:1是颠覆了我对体育老师和商业化PPT的概念,2是颠覆了对PPT的整体认识。其后的教学以及科研汇报中都得益于此次工作坊。和陈锴老师(及他夫人)也成为了朋友。
《教育信息技术和工具应用》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两次沙龙是在上面工作坊的大餐中的点心、小吃。但是,对平时教学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在教学中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提升!
(感谢教师发展中心及中心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为本次教学研讨班开办工作坊和沙龙的所有老师!无以回报,唯以教学功力的提升为馈。)
教师简介:
张方,博士,研究方向:既有桥梁结构的检测、评估及加固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