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师说:研修总结】冯果: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研修总结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 冯果;编辑:朱唯伟     日期:2019-05-07   点击数: 

2018年5月7日有幸成为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时间匆匆,一晃为期一年的学习活动即将结束。作为高校的一名青年教师,研修班给我带来了深刻而丰富的讲座、沙龙及工作坊,让我这样的教师新手有拨云见雾之感,庆幸与感谢之余,亦有很多思考。

翻看工作笔记,才发现我一共参加了7场讲座和工作坊:《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以概念地图为基础的理解型学习来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的问题》、《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为您问诊课堂互动中的疑难杂症+合作学习:创建和谐高效的学习共同体》、《教学PPT设计的图形化表达&如何赋予PPT更多的载体属性》、《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回顾这些精心策划的培训活动,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简单汇总自己的所得与思考。

一、教学思维与观念的更新

从科学研究所训练的科研思维过渡到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具有的教学思维,有其必然的内在逻辑,但对新老师同样也是一种挑战,其难点在于如何将内心关于教学的思想进行实践,如何理清头脑中那些“似是而非”的教学理念。

通过参加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工作坊,让我对一些模糊的想法有了清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多的便是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定义。虽然自己出身心理学专业,很多年前便开始接触学习的各种理论,但困惑仿佛一直是问不出口的、不太成形的问题,而在此工作坊有了突然的领悟。传统教学一直很重点强调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性,但学生(甚至自己)常常质疑我们学的那些概念、公式背下来的意义有多大,现在不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么?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知识和学习基本问题的失察性,也就是王老师对书本上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分类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事先理解其感兴趣、相关性的知识问题,然后了解学生其他可能的知识获取途径,珍惜课堂时间,这也许才是新时代的教育,也是教育领域的进化,这一思想很适合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二、多样化教学的接纳

从一年的首开课培训到近一年的研修班,接触了不同前辈多样化教学设计的训练,基于自身背景,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感悟,在教学实践中也慢慢意识到不同内容具有其最适合的教学思路和设计。例如余东升教授的讲座《如何通过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提出了“归纳法教学模式”,建议将老师的学术观点结合现实生活,鼓励合作学习及主动实践;吴金闪教授则推荐以概念地图为核心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型的学习,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科的思考方式,是思维而不是具体的知识。当然还有诸如翻转课堂、BOPPPS教学法等不同方式。

感谢如此丰富的教学讲座与工作坊,让我像走进教育的图书馆,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选择最科学、有效地教学设计,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系统,同时内容和形式也更丰富。以我的统计课程为例,发现“五星教学法”很切合,它把每个知识点细化为五个步骤: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五个层面正是我们理解和记忆的五种策略,也符合人类大脑的加工模式。即聚焦问题来赋予意义,激活已有知识经验网络以连接新知识,通过实践达到强化理解和行为应用。

三、实践有效的教学工具

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从教学效率层面,还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层面,一些新工具都可适当引入课堂。在研修班的培训中,见识了很多小巧但作用巨大的小工具,觉得很有收获。在一次讲座中,某位老师很苦恼学生都喜欢课堂上玩手机,不认真听课。不得不说,我亦很苦恼这一点,但之前的解决办法只能是自己讲得更好一些,内容更吸引学生一些。但王竹立老师却说信息化时代赋予了教学新的方式,既然学生无法放下手机,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呢?例如,微助教的使用可以帮助管理课堂,丰富大班课程学生讨论的方式和活跃度等等;思维导图(Mindmap)以一种发散性的思维的方式将散乱的知识点汇聚成信息网络,符合思维的一般规律。

另外,《教学ppt设计的图形化表达&如何赋予ppt更多的载体属性》工作坊给了我很切实的帮助。目前课堂的主要展现形式便是ppt,ppt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在这次工作坊中,体验了islide插件的使用,大大的提升我制作ppt的美观性和可读性,也大大缩短了自己在ppt设计使用中的摸索时间,大有裨益。

以上便作为参与此次研修班最大的收获吧。教学无小事,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具体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时反思,终将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丰富课堂,引导学生真正的学习。

教师简介:

冯果,出生于1988年7月,湖南岳阳人,女, 2016.06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认知神经科学方向,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2016.07 进入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工作

IMG_148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