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战“疫”师说】张育智 赵灿晖 : 停课不停学,育人先育心——关于线上“教”与“学”的几点“修炼法则”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张育智 赵灿晖 ; 本期编辑:杨光 陈晓     日期:2020-03-01   点击数: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倡导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竭力将疫情对教学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由于大部分教师和同学更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线上教学并不十分了解,这给开展线上教学带来了不少挑战,也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本学期所授面向桥梁专业方向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组合结构桥梁》课程,同大家分享几点对线上“教”与“学”的认识,以期共同提升在线教学质量。

1.线上教学所面临的几点问题

(1)学生状态的不确定性

采用线上教学,即使是直播,教师也无法实时观察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此种情况下,要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须要求教师加入比课堂教学更多的互动问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保持精力集中,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师讲解的内容与方式,提高线上教学效率。

(2)学生的互动性较弱

学生各自在家进行学习,相互之间的交流明显少于课堂教学。由此可能产生以下情况:

①学习孤独感增强。由于空间上的分隔,学生在开展线上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尤其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及时的关注、指导与帮助,很可能导致学习无法顺利进行,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正向引导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关注(见图1);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提供更及时便捷的答疑平台或通道,及时解决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图2)

图1 教师对学生的正向激励 图2 线上课堂教师答疑

②集体活动的缺失。不在同一个课堂内,同学之间交流变少,小组或集体活动的开展就成为一个大问题。这既不利于集体荣誉的提升,又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首先,教师提出的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后,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单独建群进行问题讨论,最后各组将讨论结果以录音或文字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既锻炼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又可以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相互启发、自由发言、深入探讨。此外,此种方式也可活跃课堂气氛,以便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2.线上教学方式的选择

目前教师选择的线上教学方式主要分为直播和MOOC(或SPOC)+课堂答疑(或讨论)。

(1)直播

直播的优点是:教师仍可以采用原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备课,只要熟悉直播平台的基本操作即可实施。

直播的方式的问题有:

要注意前述所讲的线上教学的特点,适当增加课堂问答互动与小组讨论。

直播对师生双方的网络状态、直播平台的能力要求较高,从2月中旬以来,随着全国大、中、小学陆续大量上线直播课程,导致多家线上教学平台出现的严重卡顿、无法登陆甚至瘫痪的问题。因此,采用直播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直播平台的选择,一定要选择稳定性好、数据传输流畅的大平台。

如果仅仅将传统课堂搬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则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传统课堂几乎所有的缺点。最主要的有:采用同一步调进行教学而无法进行教学的“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即时性问题——如果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在课上未能掌握教师传授的内容,则课下再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则无法得到教师的指导(当然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设置直播内容可以回看来解决);课后学生独自进行难度更大的知识内化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会因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而影响学习效果。

(2)MOOC(或SPOC)+课堂答疑(或讨论)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将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定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

利用平台的统计功能,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把控(图3);③借助平台提供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互动问题(图4),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受到关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

教师通过回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实现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有效内化;

充分发挥网络课堂这个集体交流的平台的优势,通过观看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同学相互学习,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相互激励;

而且还可以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解答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图5)。

图3 学生学习情况统计

图4 视频中插入的互动问题

图5 学生主动分析、回答同学问题

这种方式的缺点包括:

需要提前录制授课视频,且需要完成大量的编辑制作工作,投入的精力较多,最好采取团队合作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

由于知识传授过程是通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且灵活性受限。

总之,选择在线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所选择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充分发挥优点的同时想办法克服其不足之处,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线上学习的几点建议

前面都是从教师角度谈的该如何“教”,下面我也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帮助大家如何实现高效的“学”。

(1)做好学习笔记

无论教师采用直播还是MOOC(或SPOC)+课堂答疑(或讨论)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认真记笔记。笔记不是教师讲课PPT的简单记录,记笔记能够帮助大家紧跟教师的步调,理清教师讲解知识的思路,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闪现的灵感,便于课后复习。关于记笔记的工具,建议大家尝试一下“康奈尔笔记法”。

(2)积极参与互动

与个人独立学习相比,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学习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共同参与。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参与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与内化,同时发挥小组学习的相互启发功能,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学习的优势,锻炼自己团队协作的能力,并结合教师的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后“不掉链子”

课后认真复习,高效完成作业,并及时总结,对培养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大有裨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结构化、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大家高效地完成复习和总结工作。

以上就是我们对当前线上教学的一点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张育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跨度桥梁稳定性及施工控制,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结构减隔震。主持交通运输部项目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10余篇。

曾参与宜宾中坝金沙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等桥梁的施工监控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监控工程经验。曾参与宜宾中坝金沙江大桥、济南建邦黄河大桥剪力滞模型试验,安庆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主梁钢锚箱静载及疲劳试验,南京长江三桥钢索塔轴向力传递机理与模型试验研究,具有较为丰富的试验研究经验。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的南京长江四桥锚碇传剪器承载力及滑移量试验研究项目,获得了2012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讲授本科生课程“混凝土桥”“桥梁工程概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讲授研究生课程“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等课程。获西南交通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赵灿晖,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组合结构桥梁和桥梁抗震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上述两个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性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40余篇。在苏通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的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研究成果:“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大跨度悬索桥主缆分部传力锚固系统”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自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先后讲授本科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桥”、“钢结构设计原理”; 2013年起负责讲授研究生课程“组合结构桥梁”,得到学生的好评,编写研究生教材《组合结构桥梁》(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