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战“疫”师说】梁红琴:《制造技术A》线上课程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红琴 ; 本期编辑:陈晓     日期:2020-02-29   点击数: 

编者按:随着新学期教学任务以在线教学形式开展,我交老师们正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要求与特点以及各自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全线铺开了在线教与学工作,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在网站和本平台推出的“战‘疫’师说”专栏,专此记录战“疫”期间云课堂的教学片段,与您共同聆听师生们的教学故事。本期,我们邀请机械工程学院梁红琴老师分享她在《制造技术A》线上课程探索与实践。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为落实“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保证正常教学任务有序进行,我校师生积极探索各种线上教学活动。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而且可以通过由被动式知识接受到“自主探索”和“问题发掘”的转换,完成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促进“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的深入。

在此背景下,本学期将开设《制造技术A》线上课程,此课程是面向机械类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系统阐述了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和机器装配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下面,将与您分享该课程的线上教学情况: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从学科特点和学生专业背景出发,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育人方式,通过融合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有机统一。学生自主观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电视节目,使用诸如《大国重器》之类的素材丰富、完善课件,分析使用到的专业知识,并将将机械制造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到课堂之中,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针对我校轨道交通特色,结合学校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中的大型装备图片的展示,介绍我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众多创新成果,提升学生对学校和本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点解构与重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针对网络教学的独特性,将知识点分段拆解,录制时长为8-10分钟左右视频,有效提高了学生关注度。在线同步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以梳理和贯通知识点为主,在线课堂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课后教师及助教及时完成作业批改,并上传修改意见,学生课后根据所学内容绘制本章学习交流的思维导图,完成迭代学习。该教学方式,实现了课前预热、引导,课中讨论、解惑,课后反馈、拓展等系列环节。

2. 教学效果

课前,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线上学习,教师会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以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为例,先将知识点绘制成导学图,课前发给学生帮助梳理知识脉络,再给出学习目标清单,强化学生任务意识,最后在教学中完成检验。

课中,教师采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教学,通过在线讲解梳理知识脉络、重要知识点进行线上讨论这一“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解惑知识。与此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在线课堂还开展了在线测试和小作业,进行课中学习效果评价。

课后,学生需要在超星平台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和助教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提升教学效果。每完成一章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完成本章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3. 学生反馈

实际教学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步和异步学习相结合,线上教学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本课程课堂讨论激烈,同学参与度高,比现场教学互动效果好,同学们在预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但课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学习效率不高,没有及时参与讨论、提交作业不够积极等问题。经与同学们沟通,今后将在课堂中采纳他们的建议,对于重要知识点增加图示讲解,也给予同学们关于适应新学习模式更多积极的引导。

作者简介

梁红琴,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学一年。主讲省级精品课程《制造技术》十五年,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项,承担校级重点和一般教改项目多项,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3篇,同时论文入选“中国教学发展网络(CHED)”2018、2019年会论文集,长期致力于教学改革,连续两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创新高级研修班介绍《制造技术》课程创新与改革。主要从事结构与系统可靠性分析、结构疲劳强度分析、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者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项目,以及横向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

欢迎各位老师来稿分享您的战“疫”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