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研讨

首页 > 资源服务 > 正文

【战“疫”师说 】戴光泽 : 疫情“逼”出来的教学“新”模式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戴光泽 ; 本期编辑:陈晓     日期:2020-03-14   点击数: 

编者按:随着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我交的教师们正根据各自学科和专业的要求与特点以及各自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全线铺开了在线教与学的工作,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在网站和本平台推出的“战‘疫’师说”专栏,专此记录战“疫”期间云课堂的教学片段,与您共同聆听师生们的教学故事。本期,我们邀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戴光泽老师分享他对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与体会。

2020年初,整个中国大地被新冠病毒肆虐,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春节”也被疫情的阴霾笼罩。而随着高校寒假的结束,全国的疫情防疫工作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全国各个高校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覆盖面广、实时互动性强、年轻人喜闻乐见易于掌握等特点的基础上,相继开通了依托各种平台的网络远程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有力保障了正常基本教学环节的有序推进。我是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任课教师,我们团队本学期承担材料专业大一年级的科普性限选课《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教学任务,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网络教学体会。

网络教学的过去

远程网络教学实际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有了了远程网络教学—广播电视大学。这种形式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解决了当时国家急需的人才培养与教学资源不足的突出矛盾,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后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形成了后来的各个高校中的网络学院模式,以配合国家多层次的成人高考等考试审核制度,同样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网络教学的现在

伴随着近十年来中国现代网络电商平台、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网络手游平台、各类社交平台、5G通讯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类商业性教育教学平台也首先在中学生在线辅导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教育部也在之前获批的部属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基础上,于2016年7月完成了176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爱课程),建设了中国大学MOOC(网易慕课)、课堂派、雨课堂、学习通等。但是,由于用户井喷式激增,瞬间流量过载,这些平台在这次高校集中网络授课初期都出现了宕机、使用不畅等问题,而很多商业平台如腾讯会议(课堂)、Zoom-Meeting、阿里钉钉等都相对稳定,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网络教学的未来

网络教学,结合现代商业交流平台和4G、新的5G通讯技术,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在确保高校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善于网上交流等特点,也使得网络教学很快被同学们所掌握和接受。目前,全国高校的各个专业,都面临如新工科等变化的挑战,结合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网络资源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增加课外自学和网络讨论环节,弥补课堂教学学时不足和知识信息量快速膨胀的矛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将将是今后高校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经济一体化需要硬件的互联互通建设,同样,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需要知识区块链上的互联互通建设。

个人体会

这次不期而遇的疫情,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无疑是一次严重的冲击,许多按部就班的教学节点将被迫推延。但是,这次疫情从另一方面讲,也迫使广大师生迅速学习和掌握了现代远程沟通交流工具并运用于远程网络教学实践。这种现代教学方式对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而言,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质疑之声,可能将会影响今后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无论是课堂面对面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代网络远程教学模式。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中的教学要点还是大致不变的,我感觉主要有如下几点需要把握好:1)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是建立在对细节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的)、体系把握(知识框架的逻辑层次的准确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把握(要注意学生前期有何课程知识体系)、兴趣点把握(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实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2)对各个远程授课平台性能的熟练把握和平台准确选择(可靠性原则)、熟练运用,这是做好网络教学的基础硬件保障。3)对学生远程授课内容理解掌握程度的准确把控,这是衡量教学效果、把握教学进度的基本尺度指标。最后,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多多利用网上资源、采用当今比较被认可的官方平台及成熟的商业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弥补课堂教学学时数的限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

图1 《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未来》课程远程教学体系示意图

另外,教学方法的准确把握,对于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我们的《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未来》课程,针对的是大一本科生,主要侧重于金属材料的科普常识的介绍。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主要通过实例、视频、现场参观等环节,介绍大部分工程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的现实,增强同学对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认识。同时,通过介绍金属材料的种类、冶炼方法、加工方法、基本性能等先关环节,介绍材料人应该具备的考虑问题的基本思路:组织决定性能,从而介绍大学四年本专业相关的课程体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因此,这门课是引导学生进入金属材料世界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入门课程。

衷心祝愿这次被疫情“逼”出来的教学“新”模式能尽快成为另一种教学“新力量”!

作者简介

戴光泽,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

兼任2006-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材料类),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精品课、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高速列车关键材料及部件国产化,材料组织性能研究、服役性能评价等。

科研成果方面,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近5年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涵盖国家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铁路总公司重点研究计划、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60余篇,并拥有15余项授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