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以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我交的教师们正根据各自学科和专业的要求与特点以及各自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全线铺开了在线教与学的工作,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他们有着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在网站和本平台推出的“战‘疫’师说”专栏,专此记录战“疫”期间云课堂的教学片段,与您共同聆听师生们的教学故事。本期,我们邀请宋爱玲、张血琴、朱志武、杜润、蒋玉石五位老师分享关于转换教师角色,上好跨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考。
一、引 言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被赋予了新的期待与要求,并急速地发生着新的转变。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应是自己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怎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转变角色,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学设计者、学习引导者和学习过程陪伴者。而这些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师的真正功能将更加凸显。
如今特殊疫情让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作为教育和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绝对无法回避线上授课的巨大冲击,反而加速助推了教师角色转换的迫切性,因为线上教学更加依赖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我们《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跨学科课程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一致认为:尽快转换教师角色,努力做好终身学习者、教学设计者、学习引导者和学习过程陪伴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上好线上课程,确保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转变见下图)
图一 教师角色在教学中承担的作用
完整、有效的教学开展离不开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有效的组织安排与及时的决策评价。不同阶段需要教师承担不同的角色作用(如上图所示),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其实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每一个设计过程中的渗透,它将促使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直接影响着线上教学的效果。下文将详细阐述教学设计与教师角色的转变;举例说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收获;分享学生的学习认知;对前两周的课程进行小结并对线上教学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二、教学设计与教师角色转变
1.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
突如其来的线上课程确实让我们大家有点措手不及,且我们的课程没有线上教学的经验,甚至连用什么教学平台都很茫然,幸好此时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陆续给广大教师安排了各种如何开展线上教学、各教学平台如何使用等等一系列的线上讲座和直播课,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做一名学习者,在短暂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了解各种教学平台,并进行比选确定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平台。经过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的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选择了智慧树教学平台,同时将腾讯课堂和钉钉作为备选教学直播平台,QQ作为交流辅助平台,同时掌握使用EV录屏工具录制特定教学资源。
未知的线上平台学习如此,作为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主动学习更多的未知亦如此,所以做一名终身学习者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是必要的。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使用的教学平台
2. 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
线上教学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的角色行为不能再是传统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核心而展开了,而主要应围绕学生的有效学习来进行。而线上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与教师间的空间隔绝、时间错位,有效交流难度加大。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和有效学习呢?物理学家费曼说,你应该让学生——去怀疑,去思考,去交流,去提问,去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而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教师作为课程设计师,此时如同导演拍摄一部电视剧一般,需要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并环环设有悬念,而每个悬念又需要设多个任务或问题进行步步引导,学生则每次需要克服障碍完成任务,才能实现每节课目标。这样一步步去引导远在网络那端的学生们去怀疑、去思考、想交流、想提问,逐渐来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我们的课程在开课前已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并确立CBL(case-based learning)+PBL(project-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均以原课程中各期成功的运动创意案例为融合点推进团队项目式自主学习,并通过设计各环节任务单与思考通用作业单配合,探索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设计模式。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线上课程教学模式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课程架构及任务单、作业通用单
3. 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要善于组织与实施学习活动,把传授的关键知识点变成问题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求知,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线上平台的多元互动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只有这样做好学习主体的引导者,教学才会有效展开。我们的课程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课前思想与任务引导、课中互动引导、课后思考引导来有效组织教学实施。
1)课前固定内容的思想引导任务安排:
a课前自检表(检查网络,并提醒学生关闭手机或电脑里无用的应用,如视频下载和播放不占用宽带保证上课质量)
b课程目标与任务清单(通过课程目标和任务清单让学生清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保证教学效果)
c课程思政(课前的家国情怀和生命教育必不可少,尤其在这特殊的时期保证育人为重)
课前思想引导 、学习目标与任务清单
2)课中利用平台工具的互动引导(提醒:第一课的团建互动尤为重要)
线上授课、互动工具和团建活动
小组线上团队建设
3)课后任务、目标的思考引导
课后小组思考与讨论
4.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陪伴者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线上教学的及时反馈更加不可或缺,作为合格的教学过程陪伴者,既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反馈、鼓励、督促与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当然线上教学平台此时其独有的优势可以让这些随时随地的发生,同时平台详细的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足迹,这也对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保障。我们的课程使用的是Rubric评量体系,设有完整的评价量规(包括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线上平台评价方式进行调整构成了线上多元的评价体系。
线上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是师生之间关于学习成效的沟通与反馈,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积极思维以及培养和保护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点点滴滴的评价反馈正是陪伴学生成长的见证。
随时随地的线上评价反馈
三、 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效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通过目前两次线上课程的初探,教师已基本掌握线上教学方法,但确实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与建设思考;学生已适应线上授课模式,逐渐进入主动交流与小组讨论,团队完成任务的状态,通过平台数据统计、问卷与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反馈(如学生主动学习平台资源个人已达85次),目前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良好。
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资源频次与对课程的认识反馈统计
学生的完成创意作业
当以交大下课铃声结束课程时,学生将“梦回大学”、“快乐”、“宝藏课程”等等这样的字眼弹出时,极大地鼓励了我们课程教师对上好下次线上课程的信心!也为更好地实现下节课的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此也要特别感谢教学设计师王坤老师裁剪的下课铃声,感谢教学设计师群里各位老师讨论与分享的线上教学思考,共同思考会让每位教师对教学的思考逐渐深入与缜密。
课后学生线上反馈
四、学生对这门跨学科课程的认知
学生A:原本以为是一门运动健身课,通过第一讲我认识到这是一门提高我们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并且多个学科融合,提高我们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程。
学生B:我觉得这门课是门宝藏课,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创新。
学生C: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能调动我们探索、创新的思维,并且能在运动的同时接触更多学科的知识,跨学课的交流与融合必定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涯有极大的益处。
学生D:感觉这个课程内容十分的丰富,可以有很多平时课堂上以及平时生活中不会接触到的体验,可以学到知识对于现实生活的应用,对于创新,沟通,协作,动手能力等方面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对于之后的课程有很大的期待的。
学生E:这门课以独特的方式将各个学科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们了解熟悉一些先进的科技,并让学生们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的思维。
学生F:选这门课之前其实感觉是一门讲科学运动的课程,但是上了一讲对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感觉虽然不像之前的认知,但挺喜欢这种课程的,正是我喜欢的额授课方式,我喜欢的授课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还能真正体会到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感觉是一个很棒的课程!
学生G:我觉得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真是一门宝藏课程!希望我能在这门课学到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并加以运用,向着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前进。Fighting!
五、小结与思考
最后,一点心得与同仁们分享:线上课程对每位教师与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但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习达成度的表征是相同的,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会延伸自己课后更多的时间(比起课前预习时间),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投入到教学就必须延伸自己更多的课前时间(比起课后反馈时间),而线上授课要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首次课至关重要,而首次课前与学生建立从形式上建立“联系”到实质上建立“连结”不容忽视!所以每位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延伸课前时间、课前安排,与学生建立起对课程形成共识的实质性“连结”,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
我们的课程通过邮件给每位同学发送了“致《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修课同学的一封信”并将线上授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告知每一位学生,再通过短信、电话通知每一位学生上课的信息,所以我们的课程开课时学生不仅全勤,且在担心平台不稳定转向其他备用平台时,同学们积极配合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总之,新时代下、新形势下,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特别是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才能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有效开展。
附《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课程概况:
课程简介:
《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是一门面向全校的跨学科通识课程。整个课程架构建立在多学科视角及知识体系上,以两大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任务驱动实现团队自主学习)和五大学科基础模块(体育、电气、机械、力学、经管)进行建构。课程设计始终贯彻“四导”:以学生成长、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创造力为理念先导,以自然情境体验及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为方法指导,以任务清单激发团队自主协作学习为实践引导,以完整的Rubric评量体系及Radar Mapping六维度的自检为评价主导。以运动为主线多学科融合,以真实运动体验,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架构、跨学科思维能力及跨学科素养。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
课程属面向全校学生的跨学科通识课程,小班分组教学。教学以学生成长及OBE成果为导向设定课程目标,基于建构理论、跨学科理论,采用PBL方法,重点培养将学生的三种思维(批判性思维、成长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及三种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可迁移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多学科融合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把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发展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素养,实现多学科融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整个课程知识内容丰富,涉及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软件操作、3D打印、Abilix机器人搭建、模型制作、营销策略等,也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夯实基础,实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执行方案:
第一阶段:情景体验:通过校内外运动情景下的真实体验(线上课程进行宅家微运动体验),探究运动技能及应用在运动中的其他学科知识;
第二阶段:提出创意:利用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TRIZ等方法批判性地提出问题并有创意地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阶段:实现创意:团队协作、动手完成实作环节(运用机械制图、3D建模、运动仿真、Abilix教学机器人等工具);(线上课程以完整创意方案为主)
第四阶段:营销创意:运用营销理念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