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5月,热衷于人才培养的40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老师们的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已邀请11位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10场集中研修活动,邀请往届教师举办了一期专题研讨沙龙,内容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变革、教学方法、教学学术及PPT设计制作等。随后,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跨学科教学团队成员田红老师的研修总结。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应对未来的教育吗?带着很多这样那样的疑问和好奇,我走进了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
我对教学的热爱始于兴趣,逐渐发展至乐趣,或将发展成终生的志趣。
有幸走进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在这里遇到的都是对教学充满热爱的老师们,这次学习经历对于我们很多老师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我们都称自己过去教学方法是“野路子”,有前辈老师的教育的方法的浸润,有自己的摸索和体验,虽小有成效,但是并没有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始终不能得到真经,不能面对未来的教育。之前,我曾利用周末和假期自费外出学习,虽也艰辛却甘之如饴。这次全部是学校提供资金,教师发展中心老师动员各种资源邀请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集中研修活动,面向教育前沿,内容丰富多彩。研修打开了我的思路和视野,学习很多先进的一些教学理念,让我在教学中有章可循,如何去创新一门课程,教学目标可量化设计、教学过程重构、教学效果分析和评估……整个体系下来让我有了非常多的收获。因为工作原因,我不能每次到场,但只要参加一次就倾情投入、积极参加互动讨论、每一次都会因为又一次成长而感到幸福。
面对未来,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改变必须发生在课堂、校园里,我渴望把所学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学以致用。我指导自己教学团队,《公共传播中的语言艺术》虽然在学校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培训所学,我和团队梁慧颖老师王洋老师不断探讨,使我们的课程做到教学目标可操作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去年年末团队教师王洋老师进入讲课比赛复赛,我从课程体系到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予以指导,最终他获得了一等奖,这让我们团队老师都有了小小成就感。
台湾大学叶丙成老师提到,今天大学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出在基础教育之中,提出把大学教育理念贯穿到基础的教育中。作为孩子的母亲,我深有体会。于是我主动联系交大附小校长王利坤老师,带动一些老师参与到交大小学的创新教学之中,这其中有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前几期的教师,包括朱洁老师、李君老师等,我们积极参与其中,把大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中植入到小学,在小学开设了阅读与表达课程、创客课程和科学实验课程等。这些课程得到小学和家长的好评,受到孩子们的追捧。一位六年级孩子,也是学校引进人才的孩子曾写道:“这是我自二年级以来听到最好的课程啦!”这更让我们认识到,应该把优秀的教学方法传递给更多的老师,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受益。为此,我也走进交大附中,和校长交流,期待中学也能参与进来。
我的课程是关于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课程,思维训练在写作和沟通中尤为重要。清华大学在2018年在本科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程,这门课是清华大学迈入世界一流大学重要的一步,将面向所有本科生开设的个性化小班教学课程,可见写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新课程——《硬核写作》里,我和郝莉、高凡等痴迷教学的大咖们一起研讨。在这个课程中,我设计了更多的思维训练内容。通过思维模型来打开学生的视野、启迪智慧。去年暑期,在教师发展中心支持下,我赴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有幸师从批评性思维的专家董毓老师进行精深学习。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主要思维方法之一,我把其引入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理性论证分析,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点恰与清华大学的写作课程不谋而合。年末,我把批评性思维训练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版块参加四川省教师思政与教师发展研讨会,并做分会场报告。
“热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这是南开大学李霞老师分享给五期学员们的结束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求取教育的真经,在这段奇幻的教育旅程中,因为推动了一个灵魂,因为一个年轻生命的成长,内心升腾的幸福感有着无法言喻的满足。
再一次感谢教师发展中心,这里是老师之家,是老师的港湾,我们从这里再一次整装出发,前浪和后浪,一起奔涌吧!
作者简介
田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新闻业务和高教管理。《漫游中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卷》第一作者。在《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发表五十多篇新闻报道,获得多项各级好新闻奖和新媒体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