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5月,热衷于人才培养的40位老师带着对教学的热情及对我们的信任,倾心加入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我们的研修活动在老师们的参与下火热开展。开班以来,已邀请11位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10场集中研修活动,邀请往届教师举办了一期专题研讨沙龙,内容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变革、教学方法、教学学术及PPT设计制作等。随后,老师们对研修成果进行了凝练总结,除教研论文外,他们还总结了近一年来参加研修活动的收获体会和所思所想。现将老师们的研修总结陆续发布,以期与其他老师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本期,将分享土木工程学院学院金虎老师的研修总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教与学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深刻阐述当代中国教育及其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新形势新时代教育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石坚老师指出,“立德树人”有两个要素,一是“立德”,二是“树人”。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同时,立德树人还涉及两个主要方面,教师和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的教育工作离不开教师。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欲树人,必须先立德;欲兴国,必须先强师。该《意见》还特别提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富民强国的“重要基石”。
石坚老师还指出,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能不能有效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这种关系的内涵。
教师应该树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
对课堂教学,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进行过分析,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其主导作用
针对“教师主导作用”含义理解的不同,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不同,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不同。究竟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作了精辟的论述:“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如。”可见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引导启迪,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课堂决不应该成为老师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成为师生思想交流和知识交流的场所。具体来说:
1. 引导者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
2. 参与者的作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创境设问,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合作探究。
3. 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必须及时地督促学生学习各个环节的落实以及学习过程的推进。
4. 激励者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激励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以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真正承认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只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生成问题,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自我反思中拓展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变以教师教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变以学生听为主为学生说和做为主,变学生个体封闭学习为互动交流开放学习为主。同时,还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基础,探讨教师的教法,教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再把知识、目标转化为基础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使学生按照学习方案学习,人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起点,人人都基于解决属于自己的学习问题,人人在分享他人问题和成果的同时生发新的智慧,人人都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情感体验和不断增长的自信,从而更加喜欢课堂,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乐,为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阶梯教室的未来形态——“我们建造建筑,建筑继而塑造我们”
利兹大学法学教授Norma Martin Clement首先从“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问题引入,简短的互动后,详细讲解了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提出的“教学法-空间-技术”三角理论模型。强调当前高校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即学生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而独特地创造知识,为此学生要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关联;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体验过程并保持充足学习动机。而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建立知识层级、创造一个促使学生投入并进行协作的学习环境,来实现智慧教学的目标。
Clement教授还引用麦吉尔大学教授观点认为,空间可以有效影响学生的感知、交互以及行为。“我们建造建筑,建筑继而塑造我们。”同时,她展示了14世纪至今大学多种类型的阶梯教室形态,分析了适应各形态的教学法以及各自优缺点,介绍了吸引学生进行协作、讨论、互动的体现低科技和高科技含量的不同活动类型。
Clement教授还介绍了利兹大学建设的鼓励将数字技术嵌入课堂的协作式阶梯型教室的特点。与座位固定、面向特定方位、教师很难移动到学生中去的传统阶梯型教室不同,重新设计的协作式阶梯教室的座位由标准长椅和单独沙发组成,可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课桌放置有联网的触摸屏笔记本电脑,帮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讲台电脑与倾斜可调的数字智能板连接,可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协作式阶梯型教室主要特点在于集成的数字科技,将教学内容以数位方式呈现,消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障碍;提供了更多小组协作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了电脑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O_AMAS有效教学设计与实施——追寻教学幸福感
李霞老师重点推介她和团队基于南开现实,运用高等教育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论和特征,自主研发的解决南开问题构建的O-AMAS有效教学模型。模型起点是明确的目标,具体包括迅速激活、多元学习、有效测评和简要总结等环节。课堂上的“参加培训的老师”在李霞老师的带领下,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并踊跃提出问题,小小的研讨教室成为了老师们大丰收的场地。
李霞老师提出了做到有的放矢的“smart”原则,即: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alistic、Timed五大原则。随后,她列举了一些课程的教学目标,让老师们判断它们是否对教学设计有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她再次解读了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六层次和教育目标的三种类型,让老师思考各自的教学目标,并两两探讨该目标属于何种认知层次。
对于如何迅速有效地激活学生?李霞老师提出,让全体学生参与、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能够综合调动身体与情感是基本原则,激活要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谈及多元学习,她认为,采取动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元教育方式非常重要。她介绍了有效指令的特点、有效学习活动的五星原则以及有效课堂的组织原则。结合多则案例,李霞给出了“反馈三明治”这一快速有效的反馈方法。关于课堂总结方式,李霞请老师们做了“Find sb who……”的综合测试游戏,即每个成员要寻找五个非本组成员回答五个总结问题。老师们热情高涨,争相寻找伙伴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体会到了有效复习、相互学习的诸多益处。李霞还贴心给出了一个“总结活动库”,供老师们教学时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总结方式。
老师们用填写“我的学习进度条”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总结测评和回顾,认真思索自己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李霞勉励老师们通过实现有效教学,体验为人师的幸福时刻。
感谢李霞老师带来的别开生面的这堂课,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获益良多,李老师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能让气氛活跃,让每个人都动起来,不停思考、回顾、搜索已有知识,融入课堂。这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也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教学关乎我们的幸福感,热爱能抗得过一切困难!”
大学混合式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革命与创新
焦建利教授认为,当前世界是开放的,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也是一个“天下名师皆为我师”的时代,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到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焦建利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呈现、教学目的实现等问题。
同时,他指出知识大迁移时代,信息技术变革对学校、教育、教师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的要求。阐述了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明确了推进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并以讲授指导和任务驱动的形式,重点论述了混合式教学的五种途径“参与、协作、翻转、测评、沟通”,依次引领参训教师通过实操掌握辅助教学的平台工具及技术手段。最后,焦建利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呈现、教学目的实现等问题。
本次工作坊深入渗透了参与式教学法、翻转课堂、微课制作、手机APP应用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使老师们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充分体会到混合式教学所引发的教学观念的变革,进一步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革命与创新,有助于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知识可视化
王珏教授指出,“知识可视化主要研究视觉表征的使用,主要目的是改进两人或多人间知识的创造与转移;知识可视化是指能用来构建和传递复杂观点和内容的所有图形手段和方式”。
如今,“知识可视化”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也已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主题。相信会有更多学界的研究者加入这个领域,贡献更多好的理论与方法。
知识可视化,简单来说,就是把知识以可以看到的,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场景可视化,关系可视化和过程可视化。
(一)场景可视化
1.视觉帮助人们高效记忆。
2.视觉帮助理解。
(二) 关系可视化
什么叫关系可视化呢?就是假如你要理解十句话,那么你首先要理解第一句话的意思,其次你要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并且,还要理解第二和第一句之间的关系。然后,你还要理解第三句话,并且懂得第三句和前两句的关系。依次类推,只有你理解这十句话,并且理解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理解这十句话。
关系可视化分为以下几点:
1.视觉提示整体关系,利于认知。
2.在碎片化信息之间建立关系,才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
3.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是理解知识的关系。
不理解关系,就是不理解知识本身,可视化手段更容易揭示关系,比如运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等。
(三)过程可视化
关于过程可视化,王老师举例说,假如用一段话表述出来,听的人往往不明白。但是通过浏览类似的图,就很容易就明白了,这就是过程可视化的极妙应用。还可以通过视频下载王下载视频,通过网络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都可以通过过程的可视化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明白。
基于项目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
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范怡红教授指出,21世纪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以下技能:信息素养、合作和自主学习素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素养、创造与革新素养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素养等。在培养21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鼓励者,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教师教学需要怎样转变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与创造性?需要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型,教师角色的六个转型:
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领者、学习设计师;
从知识权威到知识解构重构者;
教学关注从单维到多维;
从教学的控制者到开放者;
从单学科视野到多学科视野;
学习评价从考试到多元动态评价。
而基于项目式的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基于行业或社会真实问题的典型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能使学生积极地通过持续探索、团队协作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设计与创造,是一种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1) 准备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实施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
(3) 评价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
成果导向评量的设计与实践——课程评量设计
李纹霞教授介绍了导向课程设计法及成果导向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列举了具体案例并同工作坊的教师共同探讨相较于“没有教就不会学”的固定教学法和“学生没会等于没教”的松散教学法。她还通过台湾大学的实例及其与国外著名高校的对比,进一步论证了学生与老师的良性互动、教学相长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力和创造力的可操作性。同时,李纹霞教授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期间有目的和计划地制定评量项目指标(Rubric)的重要性,并就教师教学实施具体情况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并进一步指出,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自身情况,让课程的设计更贴近于学生的状况并安排有效评量的方式,使学生拥有自主深入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认知、技能与情意多方面的成长。
总结:通过参加此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学习,聆听各位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的讲座,与各位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首先,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加强,视野逐渐开阔,为今后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提升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此次研修班的学习,我也认识到:“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总之,这次研修班的学习,为各位老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大家心中原有的旧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将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大家真正体会到教学的幸福感!
作者简介
金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地下建筑学》、《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盾构法地下空间工程》等本科课程。主持参与教改项目2项,主编参编教材2本,曾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主研各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