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研修时,我在研修什么?”收到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梁慧颖老师发来研修总结提交提醒(催稿)短信时,我脑海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而后便是慌张、遗憾与羞愧,慌张是秋去春来,弹指间一年又过去了,似乎没有“比昨天更博学”;遗憾是当我回首第六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历程时,想不起来几场如第四届时候那般——回望仍欣喜的培训;实名自己辟谣:并非课程不精心不精彩,像喻丰老师的课程:掌声连连、笑声不断、意犹未尽。实情的的确确是一个说来羞愧的原因:我参加的研修课程太少了,为什么不参加呢?翻看了一下自己争取报名时候向梁老师哭喊着说“一定能参加,努力完成研修”的言辞,那为什么不参加呢?这是我的羞愧。当我信誓旦旦地报名第六届研修班的时候,当我想研修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当我在研修的时候,我又在研修些什么?
当我在研修时,我在研修什么?回望报名时,坦诚地觉得自己喜欢聆听教学大师的教诲,可以像迷弟追星一样静坐蹲守,如痴如醉。如刘西拉老师、范怡红老师渊博的学识、先进的理念与赤诚的阐述,都会让我觉得如沐春风。最近听说刘西拉老师是“归来仍少年的‘清华学霸合唱团’”,身为团长的西拉老师是那群“少年”的代表,是历经沧桑、阅尽千帆后,依旧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学的热爱;范怡红老师也不常见,但常听到其高论,在“TEC新教学”的微信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范老师的跟随者也是好像已经在交大快要走出几条大路了。情怀这个东西,说起来虚无缥缈,当坐在这些大师的讲堂,我才通体透亮,心地锃明。我明白,那是一道光,光而不耀,照亮我每一次的教学探索。
当我在研修时,我在研修什么?翻看了第四届研修班收藏的课件,整理了第六届研修班的语音讲稿,想起第四届总结时候写到的“农业时代有农耕文明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工业时代的教育也自带有其精细分工的深刻烙印,信息化时代甚而智能时代的教育又必然不是如今时代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所能完全对付的。把教育放在时代框架下,又或在更广阔的场域中思考教育,会让我们得出教育也是时代的产物和文化的伴随的结论,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也应当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冥冥中也因时而新了一把,在那个当下,苦思冥想如何解决线上教学的困境,结合了研修的心得与收获,试图构建一个教学模型,迈出了教学创新与改革的一小步。撰写了“【战“疫”师说 】杨都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学合作共同体”线上课程体系的构建”,后整理成论文,由第六届研修班资助发表。
当我在研修时,我在研修什么?郭永春老师主持了“地学GSEE教学交流活动”,共读《教学勇气》活动持续了2020-2021年整个寒假,一共7周,活动以地学学院教师领读为主,吸引来了教师发展中心、电气学院、信息学院、创客中心、物理学院以及校外老师的参与和交流;人文学院段莉萍老师全程参与了共读活动,每次都热心讨论、用心总结、真心反馈。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多,共同分享也共同激发,我有幸参与其中,被摇晃、被推动、也唤醒。回归线下,活动也继续以另一种更好的形式呈现,我们计划每两周进行一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交流交流活动。每次交流活动分为三个模块:①教学案例模块:互相诊断、分析、讨论,提出实际可行的改进建议。②教学方法模块:提炼一些适合老师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固定的风格;③自由交流模块:结合参会教师的实际情况展开自由讨论交流。我想这个活动是一个火炬,将光和热传递给更多的老师,点燃他们热爱教学的心;而火种,自是取自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具体一点就是每一届的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每一次的研修班讲座、活动与交流。
第七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海报依旧绚烂多彩,内容肯定值得期待。我没有报名,一是不好意思再次光临,二是名额要留给更多的朋友。我依然热爱,我会去蹭课。
作者简介:
杨都强,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主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悦读与旅行》等课程,发表论文5篇(其中一作2篇);第四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