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中午,在犀浦校区X9503教室传出了阵阵笑声,大家时而站立憋气,时而坐在椅子上抬起双腿。这是做什么呢?原来是信息学院的欢乐工作坊,由体育部宋爱玲老师带来的跨学科体验。
为了更好地给信息学院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自主性选择、多样化发展”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提高教师的教学荣誉感,信息学院组织了培养方案的系列研讨会,从“硬件开发能力”、“软件应用能力”、“通识和写作能力”、“跨学科交叉融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方案的探讨。考虑到大家的科研和课程比较忙碌,为了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郝莉院长和杨燕副院长决定了每周四的11:30~14:00作为固定研讨时间。
12月13日午间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开设跨学科课程”,邀请了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曾川、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教务处专聘教授范怡红、地环学院副教授郭永春、工业中心部长李君、电气学院葛兴来、土木学院张方等十多位嘉宾,吸引了50多位学院教师参与了体验和讨论。研讨由杨燕副院长主持,郝莉院长、戴齐副书记、翟东海副院长及各系系主任等都参加了会议。
第一阶段,杨燕副院长回顾了前几期的议题,介绍了本期的会议流程,感谢大家在寒冷的天气里准时出席研讨会,并希望各位老师就此次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为学院制定出新的培养方案添砖加瓦。
第二阶段是五位主讲老师的跨学科课程分享。
蒋朝根老师介绍了“机械电子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用电脑鼠或者投射机器人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开创学生思维,设计出来的产品要求简洁优美、功能朴实,最后让学生写出总结报告以答辩的方式来完成整个课程,从动手、动脑、写作等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郭永春老师分享了“跨学科思想的理论认识”,从思想认识、方法创新、范式边界、自我更新四个方面进行介绍。郭老师从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思考出发,以《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为起点,结合学习科学、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吸收各学科精华为己所用,突破专业定势的壁垒,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课程建设理论: “学规则、守规则、化规则、立规则”,以独孤九剑和化功大法对比,幽默风趣的讲解让老师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罗蕾老师以自己网络写手的经历和上课讲解《山海经》的经历,分享了自己以工匠精神像写代码一样制造作品,任何小说都有基本叙事模式、时序的方式、叙事频率、角色模式等等,说明了理工科学生也是有文艺情怀的。
宋爱玲老师以自己的跨学科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为例,从能力、思维、创新、团队合作四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总结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基础,创造达成结果的学习体验过程是核心。
李君老师以“创造性学习观察”为主题,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学习一个个科目,然后通过毕业设计解决一个不一定真实的问题;另外一种是创造性学习,在真实的问题中迭代,修炼了初级的化功大法,再去迭代产生高级化功大法。创意比技术更难,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思考更为重要。
最后,各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发言。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程,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找出适合自己风格的独孤九剑,为学生传授各种阶数的化功大法,让他们能够笑傲江湖。人文学院沈如泉副院长结合理工科和文科特点,分析了跨学科课程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在宋爱玲老师的体验式动作中结束了这次的欢乐研讨。会后,大家还意犹未尽,仍然在进行热烈讨论,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各学科老师们的交流,促进了文理间的互补,为交叉融合的课程开展撒下了萌芽的种子,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家愿意为此付出热情和心力,相信不久就能看到由此带来的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