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修班】第12期:西南交大教师研习教学、科研、育人的兼顾与融合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韦依 刘娄     日期:2023-12-21   点击数: 

作为高校教师,如何平衡教学、科研和育人的关系?12月18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和研究生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学校电气工程学院、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院长何正友教授,在犀浦校区X30519,作了题为“浅谈青年教师成长之路——教学、科研、育人的兼顾与融合”的讲座。本场讲座也是第九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的收官讲座,由教工部副部长李箐主持,第九届研修班教师、新入职教师和首开课培训教师一同参加学习。

何正友教授用做研究、写论文的逻辑作为整场讲座的架构。他以“青年教师的压力与困惑从何而来”的问题为开端 ,“左手夹本书,右手端杯茶……”,从公众对大学教师的刻板印象开场,继而引出“卷”时代下教师们在职业和生活两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接着,作为“过来人”,他回顾了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其中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成绩是学生的成长。从指导的本科班级获全国先进班集体,到培养了一支有实力的人才团队,何正友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如数家珍。学生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意义,和老师各自收获自信心与成就感,这就是何正友与学生双向奔赴的故事。“学生培养方面的业绩荣誉,是我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他强调。

由此,何正友为青年教师处理压力和困惑支了三个招数:首先是调整心态、认真生活,然后是做好时间管理,与此同时,尽力兼顾教学、科研和育人。为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对照一张逻辑框架图,明晰了三者各自需要的能力与品质,分析了知识、性格、能力的关系,强调了增强思考力和行动力能促进教学、科研、育人的交互融合,从而在“学校-教师-学生相互成就”的情势下,实现青年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如何使科研更有成效、如何培养学生更有成就感方面,何正友结合成长经历给出了自己的体会。线上线下观摩名师教学、课堂投入真情实感、加强科研训练等六个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能力。通过多听多读多交流来洞悉前沿热点,注重训练凝练、表达和总结能力、积极融入团队都是让科研更有成效的有益经验。接着,他从基金选题、科学问题的凝练、项目申报书如何清晰表达等角度,给出了提升科研能力的具体建议。在育人方面,何正友强调,育人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学生,并以身作则,从本科班导师和研究生导师两方面,诠释了培养理念和“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做问心无愧的导师”的师者目标。多年来,他着重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走进学生也走近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

分别对教学、科研、育人进行阐述后,何正友谈了他对兼顾三者的看法。他认为,积累经验是第一步,找到节奏后,逐步发挥特长优势,慢慢扩大学术影响力。而指导学生做真科研、教学科研多方位合作,都是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直以来,他都努力为学生托底,努力成为学生的依靠,“决定一名老师未来能走多远的,不是发表过多少文章、拿到多少项目和荣誉,而是在学生心目中是否是一名好老师,是否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何正友强调。减少压力和焦虑的第一步恰恰是回归做一个好老师的初心。

交流互动环节,何正友细致解答了老师们关于基金项目申报、指导学生等问题,并再次强调了在教学上保持良好心态、在科研上勇争创新前沿、对待学生保持宽阔胸怀的重要性。参培老师从实用性、可行性等方面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何教授的报告幽默风趣、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十分贴近青年教师真实需求;应对策略逻辑清晰、可操作性强,起到了缓解焦虑的作用,期待未来能在教书育人中收获教学相长乐趣的同时,与学生共攀学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