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修班】第八期:西南交大教师研习如何解构与重构有效教学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刘娄 梁慧颖 徐宇航;图片:刘娄 闫灵洁     日期:2023-11-07   点击数: 

如何通过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来实现有效教学?11月3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务处和高等教育研究院,特邀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斌锋,在题为“解构与重构——有效数字的结构与建构”的工作坊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这是第九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八期活动。活动由教工部副部长李箐主持,人文学院院长刘占祥亦参加活动。

一座“跳舞的房子”开启整场工作坊。李斌锋带领老师们分析这座建筑与常见建筑的异同,由此引申得出:“解构和重构教学”就是拆解教学的基本元素,再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其重新组合的过程。他认为,大学课堂的差异,就是如何对教学关键要素进行重构。接着,他引用MIT教学实践案例,然后对结构、建构、解构、重构的概念进行了厘清并强调需要锚定这“四个构”,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典型问题,并充分理解教学的结构性元素。

“您心中的有效教学是什么样子?”李斌锋请老师们用三个关键词来回答与描述。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练习了有效提问与倾听后,他引导老师们线上投稿然后邀请大家分享主要观点。随后,他从教师教学实践、学生发展和结构等方面解读了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何以有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正是核心要义。据此,李斌锋强调,教育本身应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教多少门课,完成某个培养方案”。

如何观察自己的教学?李斌锋让老师们发挥想象力,用一幅图描述自己的教学。结合老师们的分享,他总结道,教学中对座位安排、教师走位等结构性的观察很重要,对学生听课态度、反馈等非结构性的观察也很有意义。借助于LICC课堂观察框架,李斌锋引导老师们将教学解构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要素,并着重强调了“课堂文化”的营造,同时,需坚持“教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这一底线思维

在建构有效教学方面,李斌锋带老师们运用“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和ABCD法,撰写适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后综合学习任务、学生理解、反馈方式、概念框架等方面,给出有效教学的六条判断准则。一张A4纸侧放成菱形,用一个支点能否立在桌上?经过李斌锋的演示,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内容到结构到形式再到流程这四个要素,需要“转化”这个支点才能锚定课程背后的结构,将内容服务于课堂,夯实教学流程和形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在交流互动环节,李斌锋耐心解答了现场老师关于教学内容、讲课语速与课程节奏的匹配等方面的问题。参培老师表示,本次活动就是相对平静下的“暗涛汹涌”,整堂课程就是在实践“方法论”,因为,李老师一直引导老师们思考并逐步建构自己的教学结构。在未来的教学中,他们将基于教学的底层逻辑——结构,设计教学,促进“转化”的发生,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