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身边的“双严”】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记材料学院樊小强老师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张仲攀     日期:2023-09-21   点击数: 

【编者按】

在一百二十余载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影响了无数交大学子,更有许多关于“双严”的故事传为佳话。为传承和发扬学校“双严”传统,特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开展了征文活动。现陆续发布优秀征文。

来稿选登第13期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早在1937年,因日寇侵华,全校师生迁往贵州、重庆大后方的时候,这首无数交大人用血肉和苦难谱成的校歌就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愈发嘹亮地奏响了。吴稚晖先生在歌词中用熔金琢玉表达了交大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千锤百炼、精琢细磨培育人才的优良校风,也进一步融入到了交大的精神内核中。此后九十年间,无论是搬迁、改组和支持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还是乘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东风一跃而起的“双一流”学校建设;无论是茅以升以钱塘江大桥为中国桥梁界挺直腰杆,还是以“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体系的构建;熔金琢玉的“双严”思想始终贯穿于交大蓬勃发展的主线之中,一代代努力践行“双严”思想并将民族复兴寄于他们讲台和教鞭之下的老师们不断书写着催人奋进的华章。

我们的导师樊小强教授,就是新时代下交大“双严”思想坚定的践行者。在他身上,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学术和科研的严谨和认真,还能感受到他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要求。

严谨治学,漫漫求索

严谨治学,在漫漫科研中上下求索是樊老师最为鲜明的特点。

在学术研究上,他始终以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研究中另辟蹊径,严格遵循事实数据,坚持科学原则。他经常教导我们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做实验时我发现了一个新的实验现象。当我去和樊老师讨论时,他一连串问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深层次的机理是什么?能不能复现出来?”我面对这三个问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知道是自己理解得还不够深入,随后樊老师便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想法和见解。通过对樊老师的想法和见解的领悟及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的深层次文献调研,卡在我课题面前的许多问题居然就迎刃而解了,我对课题的认知也更深入了。他还经常教导我们分析实验数据要实事求是,“科研的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科研论文中数据“保留小数点后几位”的问题他都要求我们穷根寻理,找出大量的事实文献依据进行比对,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

樊老师同样在教学上也秉持着严谨治学的态度,他所执教的《物理化学》和《摩擦与磨损》课程,往往鞭辟入里,得到了众多本科同学的“好评”。他教学用的PPT几乎每页都经过了数十次修改,前一天做的PPT总会发到手机上,晚上睡觉前再翻看一遍,一旦发现有错误就会记下来第二天立马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凝练,形成了逻辑思维严谨、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内容,力图让教学思维、内容结构更完美与现实的生产生活更密切,更容易让同学们理解接受。

严格要求,孜孜寻理

严格要求,孜孜不倦探寻真理是樊老师的科研和生活底色。

当我们刚进入课题组时,他就不止一次地给我们说,研究生阶段是我们各项综合素养迅速提升的阶段,为了我们后续步入社会“不摔跟头,不碰壁”,必须抓紧宝贵的时间努力提升自己。他依据“1万小时定律”要求研究生三年内至少得花1万个小时在科研工作上,才可能领悟课题真谛、干出成绩,从而达到一名合格研究生的水平。每天工作至少9小时,一周至少工作6天的制度便是我们对1万小时定律的遵循;而他对自己要求更严苛,樊老师如不出差开会,常在办公室加班到凌晨,或指导学生、或规划与凝练课题、或撰写项目申报书、或修改论文,这已经变成他的日常习惯了。同时,他归纳的“四行理论”——即无论做学术还是做人,首先“自己本领和能力得强”,其次要“得有人认可赏识”,然后“认可之人得是行业翘楚或权威”,最后“身体一定得行”,进一步体现了他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在这样的严格要求和学习氛围下,课题组师兄师姐的毕业成果往往都超几倍于学校和学院的毕业要求,每年总有国家奖学金、“竢实扬华奖章”等荣誉收入囊中。

与对我们的科研和学习要求严格不同,樊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上却是一位温暖“知心人”。课题组每有同学生病住院时,樊老师往往都会第一时间亲自或派学生带着补品去看望。去年成都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樊老师几乎每天都会问候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更是为我们购买了橙子、维C含片和紧缺医疗物资(消毒液、N95口罩、感冒药等)。或许在发着高烧的寒冷冬日,导师的暖心问候和关怀会比无数颗“布洛芬”都更有效。此外,樊老师的篮球技术很是了得,他鼓励支持我们多运动,他说研究生生涯不应该只有科研,“不光要有‘四行’中的前三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课题组每周安排的羽毛球、篮球体育活动,他也经常带头参加。

不光对学生们严格要求,樊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拼”是我们对樊老师共同的认知。最早我们课题组还在摩擦所办公的时候,“摩擦所最早亮灯,最晚关灯”和“一周至少工作六天以上”便是樊老师的常态。久而久之,樊老师便成了摩擦所门卫大叔的“熟人”,“赶”着让樊老师下班就成了摩擦所门卫每晚的一项固定工作。入职后因没有科研场地和开展研究的基础制备及表征设备,樊老师四处奔波,申请项目经费、合作开展基础研究。通过不懈努力,从青年基金到重点项目、从借用实验室到40平方的教室改造,就这样一步步艰难地走到今天。虽与国际先进的科研团队还有一定差距,但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取得这么可喜的成绩,几乎都归功于樊老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韧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或许樊老师之于我们各位学生的意义并不是指导我们发表了几篇论文或是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而是当我们步入社会,陷入对错和利益的纠葛时,能够坚定的选择对的而非对自己有利的;当我们在艰难困苦中难以找到前行的道路时,能够从他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品格中找寻到坚持下去的勇气。樊老师坚毅执行的“情怀-毅力-创新”理念,将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身为樊老师的学生,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与樊老师一道在学术和为人中“仗剑走天涯”,不断学习和传承樊老师身上“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品质,让“双严”传统成为我们交大师生最优秀的名片!

图1樊老师研究生深入细致地讲解课题方案、讨论解析科学与技术难点

图2 课题组组织以“强身健体、团结友爱”为目标的羽毛球比赛

图3 樊老师以我校培养的杰出人才为例讲解始终不忘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和强国之路

图4 课题组组织以“青春有我、强国有我”的户外实践活动

老师简介

樊小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青年工作组特聘专家,高分子材料老化与服役寿命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荣获第十一届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排3)、第七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东方雨虹材料专项奖,获得西南交通大学青年先锋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集体负责人)、中共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2019-202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先进基层党务工作者,材料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

张仲攀,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表面腐蚀与磨损协同防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敖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润滑油脂性能在线检测装置的研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