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身边的“双严”】“双严”下的育人故事——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谢瑜老师

来源:  作者:龚高秦     日期:2023-09-14   点击数: 

【编者按】

在学校一百二十余载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这一传统代代相传,影响了无数交大学子,更有许多关于“双严”的故事传为佳话。为传承和发扬学校“双严”传统,特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开展了征文活动。现陆续发布优秀征文。

来稿选登第4期

“双严”下的育人故事——记谢瑜老师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致大海》

犹豫了很久以什么样的笔调来描述谢瑜老师践行交大“双严”传统的故事,恐有挂一漏万之虞。但回想起学习、生活、工作中不自觉流露出的谢老师对我产生的影响,我鼓起勇气决定细细梳理那些实践“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传统背后一位师者的用心。

以“严”指引,循循善诱

谢瑜老师对学生的“严”始于研究生入学前的假期。尽管我和所有“热爱自由”的本科毕业生一样对研究生生涯充满了向往,但也期望在本科和研究生衔接的间隙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整。于是,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我,穿梭在川渝晋三地,享受着美食美景,并未将研究生生涯安排提上日程。2018年5月一个平凡的午后,我照例还在舒适地小憩,一通电话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温柔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是研究生导师谢瑜老师打来的。电话里聊了很多,谢老师细细了解着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和阅读情况,关注着我读研的想法和计划,关心着我暑假的打算,当然也布置了“暑假作业”。

至今,我对当时那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要求记忆犹新,一是学会做家务,二是学会骑自行车,三是写一份自传,四是读四个类型的书,包括西方哲学史、科技哲学和伦理学史、经典政治哲学、马尔库塞、哈贝马斯、阿多诺、霍尔海默、费洛姆等学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经典著作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李泽厚与余英时的著作等,并撰写读书报告,开学前提交。谢老师从生活技能到学习思考的要求,让我理清了原本模糊不清的方向和目标,找到了“自我”的位置。

这通电话拉近了我和素未谋面的谢老师的距离,耐心和严格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悠闲地度过了大四下学期的4月和5月,其实内心是很空虚的,向往研究生生涯的同时更多的还有恐慌。谢瑜老师的一通电话像是及时雨,点醒沉睡正酣的我,冲破我的短视,重塑着我对研究生生涯的认知和期待。后来我才知道,谢老师潜心学术的热情和所散发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源自交大的“双严”传统。

以“严”敦促,孜孜不倦

“保持读书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对话与反思”是谢老师是对我们的“严”要求。那份暑假作业是谢老师每位学生的必做功课。难忘的“暑假作业”最后一项是读书,“静下心来读书”是谢老师对所有学生的要求,也是师门交流群群名“好好读书吧”的由来。每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谢老师从不缺席,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和大家对话交流。关于研究前沿、学生研究内容和进度、论文写作、阅读的书籍以及学生们自身近况等等,谢老师总是细致地进行指导并提出相应严格的要求。每次读书会都像是在密林中取水,总有柳暗花明之感,其间充满了意外的收获。

刚进入研一时,谢老师会不惜用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听我和另一位同学的研究和阅读汇报,从汇报ppt到读书的心得及拓展思考、从学习状态到生活中的困惑迷茫,从单一的投影陈述到茶话会交流讨论和头脑风暴,谢老师逐渐引导我们进入研究的状态。她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强调,有热情才会有保持旺盛的探索,读书要培养问题意识。

正如黑格尔所说,“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称,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刚开始我的兴趣在于理性与感性、儒家情感主义的话题,在谢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慢慢摸索,但总是“三分钟热情”,左顾右盼地浪费时间,没有听谢老师的话——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读,这也导致我在一次读书会上讨论霍克海默关于“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正在消减人的生存价值基础”的警告时露了馅。因为我的囫囵吞枣,致使我对物化、异化、理性等基本概念及其前提都模糊不清,总是意图在读书会上蒙混过关。谢老师在会后专门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发现问题去寻找答案才是研究的良好开端,有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研究才会做得扎实”。谢老师没有一句批评,温柔地纠正了我当时“学术不端”的态度,也提出了寻找我“研究根据地”的建议和方法。

此后,耳边也常常回响起谢老师当时的叮嘱。后来,“好好读书吧”成员越来越多,读书会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谢老师从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学生,都会一一“照顾”到。当自己也有了忙碌的工作之后,我才惊奇地发现,行政工作繁忙且被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压身的谢老师,总是会在百忙之中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牺牲自己周末休息的时间来指导我们的读书汇报,这交流机会有多么“奢侈”。

以“严”律己,尽心竭力

谢瑜老师的“严”当然不只对学生,更是对自己。参与儒家情感主义国社科项目、老科学家成长资料采集中国科协项目和课程思政项目的过程中,谢老师更新了我曾经对研究的想象。是她暑假在狭小的四教办公室字字斟酌改过几十遍的项目申报书,是她在冬天连续一个多月早九晚十二地和我们在办公室整理曹建猷院士的材料,是她提着笔记本在飞机上一遍又一遍地修改项目答辩稿和审核编目材料,也是她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幽默风趣的讲解互动和严谨细致的课程任务,谢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我对研究的行动力,让我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

通过常规读书会、交流群里谢老师的链接分享以及读书报告的提交等等方式,养成阅读习惯之后,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就会落实到科研实践中。人文社科类研究与理工科的研究范式不同,阅读广博的内容后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切入点,谢老师会根据进度,有针对性地帮助我们参考、确定选题,指导开题、中期、期末报告,全过程关注我们的研究情况,修改我们稚嫩的大论文、练笔小论文,以及通过科研项目背后的意义引导我们去寻找对科研持续而平衡的热情。论文里每一处勾画和批注、微信里每一条论文修改的语音、邮箱里每一份项目资料的反馈以及谢老师对我深夜里突然有的选题灵感的想法和建议,都是谢老师严谨治学、关爱学生的体现。尽管每次讨论后记录下来的笔记都要消化很久,但谢老师自带的“威严”和求学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状态。

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强调“狠抓谋发展、建一流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在交大一百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交大师生也在“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秀传统激励下接续奋斗、竢实扬华。育人过程的一丝不苟、耐心严格,科研教学工作的扎实严谨、热情敬业,谢老师始终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如果严格的要求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那么“双严”要求的内核一定是良苦用心。如今我已硕士毕业工作两年有余,谢老师的“严”仍刻在我的脑海里,随时提醒着我在学习与反思中去寻找乐趣,带着思考和热情去生活和工作。

导师简介

谢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La Trobe University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近年来,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论文集和教辅书籍8册,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省部级项目20余项。曾获得省教学比赛二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四川省思政课程示范课一门,参与教育部和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多门。目前担任四川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副理事长和四川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会副秘书长。

作者简介

龚高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