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发展师】第四期:西南交大教师共同探讨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差异化教学设计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李佳兴     日期:2023-04-14   点击数: 

为帮助老师适应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学生的学习风格,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4月13日上午,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教育部“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举办题为“Z世代学生学习风格、创新能力及教师教学策略”的工作坊。西南交大教师发展师——人文学院副教授朱洁和数学学院副教授刘赪,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带领与会老师共同探讨如何识变、求变、应变,找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我校、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七所高校,线上线下五百余位教师参会。工作坊由教工部梁慧颖主持。

朱洁、刘赪用二人真实的课堂记录鲜明展现出不同学科教师学习和教学风格的差异,引入说明教师教学当“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她们借助VARK学习风格量表快速测量与会教师的学习风格,引导他们思考并分享如何针对视觉型、听觉型、读写型、动手型四类学习者提供多元教学资源。紧接着借用Kolb量表,引导大家对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更深刻的剖析,由此及彼,反思学生学习风格会对教师教学策略产生的影响。

随后,朱洁与刘赪就2019、2021年两次对全校各学院学生所做的学习风格调研结果,总结出Z世代大学生学习风格有向Felder-Silverman模型中活跃型、直觉型、言语型、序列型变迁的趋势,且其文字阅读和抽象学习能力正在逐步向好。研讨中,刘赪表示“学习风格是种习惯,并没有优劣之分”,教师要综合设计教学策略,着眼长远,全盘考虑,使学生有所获得、有所成长。

刘赪基于通径分析结果介绍了学习风格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论:活跃的视觉学习者和有大局观的学习者在创新人格方面具有更强优势。相比之下,活跃的序列型的学习者和擅长抽象思维的学习者具有更强的成果转化能力。她们表示,可以设计气氛活跃且注重视觉的课堂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同时给予学生更多深层次复杂问题的挑战,帮助他们提炼总结学习成果。

接着,朱洁与刘赪结合创新能力测量量表及测量结果,引导与会教师研讨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朱洁借用参会老师发言总结,学生下降的并非创新能力而是创新意愿,一定程度上减弱培养过程中的工具性,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特质。

朱洁和刘赪表示,学生的转换力与好奇心、挑战性负相关,“过分强调成果对于创新是一种扼杀”,教师与学生更应享受其中的乐趣与挑战。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风格多样的实际问题,她们强调教师要顺势作为,抓住课堂的“主要矛盾”,找准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适当迁移小部分学习风格差异化明显的学生,针对性地提供多元教学资源。

工作坊最后,朱洁与刘赪老师寄语教师“每一代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我们多主动了解学生,并在教学方面做出适当改变,以此引导学生不断成长,这就是我们教学的初衷。”两位老师的分享既有实证研究的理论高度,又有教学竞赛的经验之谈,不同领域的测量量表与研讨环节环环入扣,线上线下与会教师互动积极、思考深入,氛围活跃现场老师表示工作坊内容详实、值得揣摩,未来将不演课堂的独角戏,而是主动走进学生、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