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三下乡】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志愿者赴大英县 开展“为教育的传承添一把柴”教育帮扶活动

来源: 西南交大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廖培岚 栗彤洁 摄影:史美杰 编辑:华楠楠 廖培岚     日期:2022-07-20   点击数: 

作为2022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6月29日至6月30日,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师生志愿者一行五人,秉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神,赴遂宁市大英县天保中学开展了“为教育的传承添一把柴”教育帮扶活动。

一、活动缘起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马晓盈毕业后参加了“西部计划”,目前在大英县天保初级中学支教。本科期间,马晓盈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做了三年半的学生助理,她积极参与组织近五十场关于教师发展与教师思政的讲座和研讨会并认真揣摩学习。怀着对教学的热爱,她将求学期间在专业课上和做学生助理期间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锤炼高尚师德的内容以及习得的教育教学知识整理吸收,在支教时把师爱和知识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们的心间。

今年4月29日,在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七届结业暨第八届开班典礼上,晓盈发来了一段寄语视频。讲述了专业课老师对她思想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她在教工部担任学生助理期间,旁听了许多知名专家的经验讲座,这些经验为她站上讲台提供了勇气与力量;她也从我校老师们一次又一次打磨修炼自己教学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卓越教学的追求。现在的她,感受着为人师者的辛劳与幸福。当看到她执教班上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齐声喊出“竢实扬华 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时,典礼现场的好多老师都红了眼眶。从她的支教行动中,我们看到了教育的传承。

通过访谈交流,我们了解到,晓盈执教的初一年级全班52名学生中,有32名为留守儿童,比例占到了61.5%。据她介绍,孩子们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堪忧,情绪和行为问题较为严重,学习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孩子不能理解读书的意义,他们的学习焦虑远高于农村非留守儿童。这促成了我们申请开展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想观察晓盈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用师德师爱关怀感化孩子们,如何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教给孩子们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想帮她把学生心中对外界渴望的火苗点燃,激发他们学习的内生动力,合力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教育的传承添一把柴。

二、活动前奏

正值酷暑的6月29日中午,团队中栗彤洁和廖培岚两位同学先行出发。在大英高铁站下车后,她们在崎岖的山路上乘车颠簸了四五十分钟才抵达天保初级中学。原来这就是晓盈和孩子们每次进城返乡的路,路途遥远,坎坷崎岖。

我们来到晓盈执教的班级走访,观察晓盈的教学,和孩子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还对晓盈做了进一步的访谈。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够完善,教室桌椅老旧,没有空调,晓盈设置的图书角零星摆放着几本书。伴随着四台风扇发出的嗡嗡声,孩子们坐在闷炉般的教室里边用手扇风边听课学习,我们待了一会就感到闷热难受,想到孩子们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生活,心中生出阵阵酸楚。

那天晓盈的授课内容是期末复习,她条分缕析语文科目的重难点,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认真细心对待期末考试的每一道题。孩子们学习投入,对我们的到来很是欣喜,课间和晚自习时围着我们问了不少学习问题。晓盈接受访谈时介绍,孩子们对于读书的认知存在偏差,大部分孩子认为读书并无意义,还不如进厂“打螺丝”。此外,同她一样年轻的老师来到学校任教,一波又一波的人来了又走,为孩子们做的一切因此变成了短暂的帮扶,就如同一根火柴,在学生心中、在这片土地上亮了一下,但没过多久就熄灭了。如何从根源上系统解决留守和教育帮扶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冲破思想和行为束缚,值得全社会认真思考。

三、活动开展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团队及时研讨并调整完善“三下乡”实践活动计划,以期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6月30日,另三位志愿者抵达天保中学,与团队先遣小分队会合。遵循“期末尽量不打扰”原则,经协商,志愿者请晓盈老师留出了下午两节课的交流时间。孩子们历史课下课后,我们“教育的传承”实践课程正式开讲。

首先,针对孩子们的学习焦虑问题,志愿者耿孟苗同学为孩子们做了有关“找寻并坚持热爱”的主题分享。她讲述了西南交大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2014级生物工程专业沈成学长的求学故事。沈成在热门专业与热爱的专业间选择了后者。那是大一下学期,带着对最初所爱的一份追求,沈成下定决心,申请转入生物工程专业。大二一年,他勤追学业,修读了10余门一、二年级专业课和11门实验课,提前学习三年级课程,申请攻读双学位。接近满绩的成绩单是他创造的奇迹。他扛起“生命人”的担当,创建了“大学生生命科学学会”。一年内带领协会举办了近10场比赛、讲座和交流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生物的认识与理解。后来,学长选择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项目继续深造。借由这个故事,团队想告诉孩子们——因为热爱,所以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因为热爱,所有的苦都甘之如饴。激励孩子们要勇敢地找寻自己的热爱,并为之付出刻苦的努力。随着故事的深入,孩子们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闪烁着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向往。

耿孟苗还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在追寻热爱中多读书的益处,让孩子们思考热爱的意义以及读书与热爱的关系。交流环节,孩子们争先举手表达感想与困惑。一位孩子提出了自己对法律专业感兴趣,想了解法律专业就读和从业渠道,耿孟苗根据经验作了详细解答,暖心鼓励他努力学习,争取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了勤奋读书与找寻热爱的启发。“我学习动力更足了,因为很想去大学看看更广的世界”,一位孩子课后跟我们说道。“愿你找到心中所爱,让少年的梦想在热爱和责任中绽放。”是我们送给孩子们的祝福。

接着,梁慧颖老师以“种子会发芽 孩子会长大——晓盈老师身上的可贵品质”为题,和孩子们分享了晓盈在交大求学和做学生助理的经历。“你印象中的晓盈老师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他们热情地举手,纷纷分享他们眼中的晓盈老师。

“晓盈老师大方、亲切,跟我们年龄差距小,懂我们,了解我们每个人的优缺点,我们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老师。”

“晓盈老师大道理太多了,每节课都要给我们讲好多哦。”说完之后还朝晓盈做了鬼脸。

晓盈跟班上每个学生都共进过午饭或晚饭,都有过一次至少45分钟的谈心,她关心每个学生、了解所有人的优缺点且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马老师走在大英镇街上,所有人都认识她。”她每个月会自掏腰包订大生日蛋糕,给当月生日的学生集体庆生。她曾替家庭遭遇变故、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方申请学费和校服补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她细心呵护每个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并用出色的教学成绩赢得了市赛课一等奖。他们由衷感慨自己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老师,自己“很喜欢”她。而大学期间的晓盈,学习刻苦、才华横溢、吃苦耐劳、充满感恩之心,梁老师将这些品质背后的好多故事讲给了孩子们听。他们明白,原来晓盈老师是将在西南交大学到的“爱生善教”的教育品质传承到了自己身上,在践行做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晓盈老师曾是一粒种子,发芽开花之后,又用仁爱和知识培植出了52粒充满希望的种子,等着他们将来的开花结果。

活动期间,孩子们对团队带来的单反相机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他们看着相机的眼神在发光,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于是,志愿者史美杰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解了单反的操作方法,演示了摄影技巧并让孩子们尝试使用相机拍照,他还给全班拍摄了快乐满满的合影。

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忽闪着大眼睛真诚地问道:“老师,哥哥姐姐,你们以后还会来看我们吗?”我们眼角湿润了,这也许就是我们到来的意义吧。

四、礼物一路相伴

859D2

后来,我们为孩子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高铁形状的中性笔富有交大特色且象征中国速度,希望孩子们也能像我们的高铁一样成长得又快又好。《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意林作文素材大全》等实用杂志,帮助孩子们关注时政热点,引发思考、积累素材、修炼文笔;《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等初中生必读名著和《世界未解之谜》《天才基本法》等课外书籍,让他们可以品读经典,提升素养,开阔视野,增加积淀,点燃他们对外界的渴望和求知欲。看着教室的图书角被我们带来的书籍和杂志逐渐填满,孩子们的脸上绽放了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之前听晓盈介绍,只有极个别同学家里有体育运动装备,因此我们特地准备了乒乓球和羽毛球套装,愿他们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养成能陪伴一生的运动好习惯。“加油”坚果零食和“脆升升”薯条以及四个大西瓜是团队送给孩子们夏日的贴心清凉。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礼物能够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大山外面世界的向往,代替我们陪伴他们度过珍贵的学习时光。

最后,晓盈带孩子们跟实践团队一起来到学校门前的阶梯前合影留念。孩子们雀跃奔跑,或腼腆或欢快地围着,让我们在笔记本和课本上留下联系方式及祝福语。依依惜别之际,一位男孩过来和我们挨个握手,他说:“很舍不得你们,你们以后如果有空,一定要多回来看看我们呀。”望着他清澈纯净的双眼,我们的泪水再次涌出。“嗯,答应你,我们会再回来的。”

A3DD9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给这些孩子带去的,是跑好他们这一棒的动力,让他们像千千万万交大学子一样,在青春的赛道上接力前进。

29E07

五、后记与回声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教师,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晓盈说,她牢记总书记嘱托,润己泽人,严爱相济。会像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和西南交大她的老师们一样,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他们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是那时,她提交了申请书,申请将自己的支教时间延长了一年,这样,她就可以用爱陪伴这52个孩子又一年的成长。 

2628B

我们“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二天,刚好是晓盈政治生日,她成为党员已整整两年。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她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也看到了她作为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无畏担当。她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融汇在了对教书育人事业的追求中。

活动结束后,我们陆陆续续和十多位孩子在网上成为了QQ好友,和他们保持着联系,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暑假学习和生活,和他们交流想法。听他们说,暑假主要是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一般没法见到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我们能做的,是安慰、鼓励还有远程的陪伴。

31F15

团队约定,今后,要多方寻求支持,以实际行动继续帮扶乡村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帮助,同晓盈和未来的老师们一道,将希望的火种播撒在孩子们逐梦的心田,点燃他们自强不息的激情。让每个孩子都愿意做“一粒好种子”,传承优秀的教育品质,更好地撑起家庭和我们国家的未来。

2D53D

六、心中至今泛涟漪

三下乡实践活动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我们还是会时常想起那些可爱淳朴善良的孩子们,挂念着晓盈在大英县的教学与生活。

晓盈会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教育孩子,令人钦佩与动容。她在教室外侧的窗台上种了蔬菜和绿植,我们去那两天,窗台正绿意盎然,七八个长尖椒挂在枝头,让人垂涎欲滴;番茄苗葱郁可人,结果在望;含羞草长势喜人,带着娇羞,引得好多同学前来逗它。我们问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植物?晓盈说:“我常跟孩子们说袁隆平爷爷那句话——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要做一颗好种子。我想给同学们上一节关于‘成长’的课,让他们从植物一天天的成长中,明白生命的生长过程。”

正因晓盈对孩子们的改变,我们看到每一位孩子们的眼里都充满了光,从前内敛谦卑的孩子也变得大方善谈,他们把我们围成一圈,诉说着因我们到来的欣喜与激动。虽然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十分艰苦,教室里没有空调,呼呼的风扇很吵,一些同学们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但所有同学都没有调皮贪玩,而是认真听课。当问到他们有什么梦想或者目标时,这些孩子们有想当法官的,有想当运动员的,还有想上西南交通大学的,好多孩子踊跃发言,积极向我们提问。随着我们的解答,他们眼里的光越发闪烁。也有的同学曾充满迷茫,是晓盈的教导、是我们的交流,让他们内心有了高远的梦。也许我们三下乡的意义就在于为这些孩子平凡艰苦的日子带来一束微光,让他们坚信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有人说短期的支教犹如蜻蜓点水,我们相信每一次的相遇对彼此来说都是最珍贵的礼物。经过这次实践,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相对闭塞环境下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给他们带去了努力读书“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晓盈老师身上闪着教育传承和质朴奉献的光芒,与孩子们“互相影响,一起成长”,给孩子们带来格外珍贵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抚慰。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无数滴灵感的水汇聚成智慧的海洋,像晓盈一样有教育情怀的教育者和志愿者,从一点一滴开始,用心血和汗水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我们团队四位同学也从晓盈学姐同学身上体会到了榜样的力量。我们约定,要像晓盈一样,用上在西南交大课堂和教工部受到的教诲、学到的本领,把国家和人民时刻放在心中。等我们毕业后,也将用不同形式,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去倾听人民呼声,用行动去更好地建设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