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修班】第三期:运用经验、情境和结构促进理解——西南交大教师研习学习科学应用方法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栗彤洁 丁小恬;编辑:丁小恬     日期:2022-06-01   点击数: 

为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与学背后的学习科学和学习理论,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5月25日,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三场报告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珏在线主讲了两场主题为“学习科学应用”的工作坊。来自我校、西南财经大学等六所高校两百多位老师通过线下线上聆听报告,深入研习了如何应用学习科学和学习理论改进教学。

讲座伊始,老师们通过协作白板与王珏进行实时互动,分享自己在预习八大学习理论中产生的疑问,王珏对此作出了解答并梳理了八大理论的脉络、基本主张和发展过程。他强调八大主义是思想,并非具体实践,而教育教学改革不能只有主义和思想,老师需要快速找到适用于自己教学的理论并指导实践。

王珏重点讲解了两个最为重要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在认知主义中,他以“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分析了思维的过程。经验、情境和结构是促进理解的三把钥匙,他对其中所涉及的认知负荷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和图式理论进行了阐释,提倡老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减少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并指出:知识碎片只有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编码。建构主义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个人独特意义的过程。情境性、主动性和协作性是建构主义的三个核心主张。王珏尤其强调,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建立深刻体验,只有在情境中才能真正理解一个知识。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会转换——把教材上的知识转换成与学生有联系的知识。建构主义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异曲同工,强调教师要将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和连接,实现意义建构。

下午的工作坊中,王珏接着讲解如何促进知识的深度内化。他以问题导入,给出了输出式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到工作记忆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提取式学习的原理。“提取式练习”相比于传统的学习策略——如重复学习、过度学习,能够产生更长时间的记忆保持,是一种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因此老师应多提问,促进学生的回忆和思考。接着,王珏介绍了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思维引导术和支架式教学,教师的引导性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幅“冰山图”,王珏形象地讲解了输出式学习模型:学生从提取到输出,使自己的隐性思维过程显性化,促进初步图式转化为稳固图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实现意义建构。任何表达,都是对个体内部理解的翻译。教师所提问题需跟着旧知和情境走,重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参与度和输出率。王珏强调,只要发生输出行为,就一定能促进图式的深化与完善,因此,输出式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分类和层次关系是最大的关系”,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出示知识的结构,而且也应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梳理知识的层次结构,将碎片化知识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整体知识结构。王珏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向大家重点介绍了教学中语言、文字、视觉和高阶这四种常用的输出方法及具体应用措施。他表示,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学生和课堂情况,找到最适用的输出式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协作性,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讲座最后,王珏向大家展示了高效教学的公式:高效教学=高效输入+高效输出+情感支持。他强调,没有一个单一理论能完整解释所有教学现象,同理,教学方法各有优劣,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注重各环节的有效搭配,追求总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将近六个小时的线上工作坊,王珏运用了与两位固定听众一问一答的互动讲授方式,及时获取老师们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剖析,精准解决了老师们的疑问,深化了老师们的理解。线上线下的老师们积极参与,纷纷表示此次工作坊概念密集,理论深刻,王珏老师的讲解生动易懂,学到的相关教学原理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加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