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修班】第一期:西南交大教师研习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方法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梁慧颖 廖培岚 贾雯茜 摄影:林宇     日期:2022-05-06   点击数: 

4月29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和人事处举办的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首场报告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冯晓云教授结合自身教学和教学管理经历经验,做了题为“新工科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来自我校、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及教育部“跨学科课程教学创新改革虚拟教研室”共四百多位老师,线下线上聆听了报告,深入研习了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新工科“新”在哪?冯晓云首先带领老师们对新工科进行了再认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冯晓云强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位老师热爱教学,努力使专业知识精湛的同时,都要“守渠种田”,用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途径做好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未来的激烈竞争形势?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怎样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如何加快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冯晓云认为,紧抓专业、课程、教材和技术这四个人才培养 “新基建”要素,进行与理科及人文学科交叉的新工科建设,把握其新结构、新质量、新理念、新体系和新模式,是可行方案。冯晓云具体讲解了围绕好奇心、集成思维等工程人才关键素养的培养,工程教育的范式变革和行进逻辑。在此基础上她深入解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NEET计划、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模式、我校两门跨学科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和“从代码到实物:造你所想”等教学案例,指出新工科应致力于搭建跨学科培养框架,培养未来工程界领军人才。

一流教学什么样?冯晓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详细解读了一流教学的内涵及一流课程的建设路径。宏观层面,教育部一流课程遴选原则和推荐条件给出了建设标准,约瑟夫博士的“七条教学原则”和博耶报告的建议提供了学理方面的支撑与启发。中观角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有意义、持续的变化,让其所学在未来事业和生活中具有价值。上述两层面的要求落实到微观视角,就是做好课程设计,因为培养方案的落脚点就是各门课程。

冯晓云认为,课程负责人要德才兼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要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课程管理与评价反馈要做到科学且可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做出转变。接着,冯晓云详细解读了我校提出的五维度课程教学目标和以学为中心的一流课程顶层设计着力点,并讲述了教师在学校支持下,不断追求教学卓越,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故事。紧接着,冯晓云分享了自己架构的高质量课堂——新生研讨课“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纵横谈”和研究生课程“轨道交通综合节能设计与优化” 两门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实践要点,系统剖析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她和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方面的适切性、创新性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引得在场老师连连赞叹。

讲座最后,冯晓云讲述了自己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历练为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心路历程。铭记初心、持之以恒、保持热爱与激情、刻苦钻研、修炼定力是她给出的建议。她建议老师们潜心教学,投入科研,重视科研产出,“科研可以为教学提供养分,增加厚度”她强调道。

FE447

线上线下的老师们表达了对冯晓云教授教学经验的敬佩。冯教授对教学三十年如一日的全情投入,渗透其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让他们爽心豁目,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