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首开课】第2期:西南交大青年教师立足学术责任与专业伦理 研讨立德树人落地途径

来源: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唐秀军     日期:2021-11-23   点击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青年教师应以怎样的途径和抓手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引路人呢?11月18日,学校联合西南财大,特邀厦门大学徐岚教授以“立德树人如何落地——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与专业伦理”为题,为学校第21期首开课教师和2021年新入职教师做报告,精彩内容吸引了多所高校800多名教师在线参加。


徐岚首先从学术职业的角度引入师德概念,为大家介绍了师德建设的政策背景。她指出,2014年《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创新师德教育,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督导评估制度;2018年《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强调了师德师风的重要地位,专门提出把导师的师德师风摆到和业务素质同样重要的地位2020年《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更进一步明确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评价考核体系。从国家政策文本中可以看出,2018年《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首次提出“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之后的文件对师德提出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要求。

师德到底是什么?徐岚通过对中西方语境下师德的专业解读,让大家对国家政策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讲到,中国语境下的师德更多是在“道德”层面来理解和规范教师,注重人内在的德性和意志,突显教师个体的卓越品行和高尚理想。西方的语境下的“师德”倾向从“专业伦理”的层面,从外在的、社会规范性的要求看待和要求教师,强调教师能否在学术职业当中很好地履行学术职责。2018年后国家政策文本对于师德底线和立德树人的要求,表明对师德的要求正在从师德崇高的层面向强调专业伦理规范的方向转变。

为帮助教师从专业伦理的角度理解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的内涵,徐岚通过详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8个典型案例,总结了师德冲突事件的四类特征,为青年教师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提供了参考。她结合团队对美国9所常春藤高校教师手册的调研结果,着重介绍了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责和其他等四个方面包含的内容,展示了学术责任模型和研究生导师专业伦理准则,不仅让年轻教师对专业伦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师德评价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启示。


那么,青年教师应当怎样实现立德树人?徐岚认为,立德树人往往通过人格影响和榜样塑造的过程来实现。她为大家分析了人格与师德的核心概念与紧密联系,强调教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还体现在道德责任上,因此“师德”的范畴比学术道德更广,包含人格和身教的内容。人格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她结合大五人格理论和团队对四所高校研究生的访谈研究向老师们展示了正向与负向人格特征,以大量生动的案例说明了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人格特点和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人格特点,让参培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导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为人、为学、为事产生的直接影响。对于教师通过身教发挥人格作用的实施路径,徐岚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二是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三是做出为人正直、处世有原则的榜样。她强调,教师的道德体现于信念当中,是教师知识之外非常重要的专业发展维度。教师对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通过人格感染和榜样塑造来立德树人,其中教师在个人品格上为人正直、处事有原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或修正学生的人格。因此,教师通过在学生面前做人、做事、做学问立德树人,正体现了当前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的要求。


在本次讲座中,徐岚结合团队研究成果从学术责任和专业伦理的专业层面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且颇具学理深度的师德师风宣讲课。参培教师认为,通过讲座学习,不仅对师德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对如何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有了实现路径和抓手,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