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修班】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研讨学习“讨论教学”和“大班教学”实践原则及策略

来源: 办公室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日期:2015-05-18   点击数: 

下午工作坊——如何引导有效的课堂讨论

您会在课程的讨论环节,容许学生拒绝发言吗?您认为“凭自愿举手发言”是一条有益于促进讨论效果的规则吗? “这篇文献的精髓是什么?”,在座老师,您认为这是不是课堂讨论中的一个好问题?

5月12日下午,我校“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教学工作坊在镜湖宾馆平越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特聘外籍专家王铭玉(M. Rachel Wang)向学员们提出了上述问题。在为时三小时的工作坊中,王老师细述了“讨论教学的实践原则及策略”。她从一位学生对讨论课的学习反思讲起,引用《教学方法手册》书中的一句话:“激发并维持一场活跃而有意义的讨论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富有挑战的工作”,说明讨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随后,她灵活运用丰富的案例及视频辅助等教学手段,讲解了“促进学习的讨论”具有的特征(深层次的议题、支持与课程有关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反馈和评分策略以及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活动),探讨了讨论教学与传统讲座教学中教师定位和职责的不同之处。“课堂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换信息、想法与意见,给学生接受知识和深入理解的机会。这样的学习体验是无与伦比的。”鉴于课堂讨论的上述意义,通过运用具体可操作的实用策略,王老师教学员们如何引导有效的课堂讨论,包括如何分步骤制定学习目标、围绕目标设计议题和流程、制定考核标准并进行过程评价等内容。

王老师认为,阐明学习目标时,用行为动词比描述某个状态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她引入实例,分享了不同的讨论模式,讲述了如何运用多元组合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支持学习目标的实现、在从事课堂讨论之前教师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堂讨论特别需要注意的细节与对策。在让学员对某些问题进行选择时,她通过让他们亮出投票卡——她称为“低科技手段表决器”的方法,来快速了解学员出示的答案,从而快速做出反应。学员普遍认为该方法简单实用又十分新鲜。那如何让学生做好准备,并共同创建适合讨论的氛围?她认为,一堂课上,开学初就应定好基调,师生共同建立和谐友好、开放自在、彼此尊重的课堂氛围。在提问时,应准备不同层次的关键问题,注意每次提一个问题而不要在问题下加次题,避免是非问题或太广泛的问题,同时,要使重点突出并注意跟进提问和转接时提问的技巧。她还针对开场讨论、冷场、“麦霸”以及结束讨论等具体环节提出建议与对策。她说以上策略最终目的都是通过讨论来促进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心态,提高学生的社交合作能力。

最后,王老师以一段约两分钟的视频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学员们认为,这本身也是一条实用策略,可以使授课的脉络更加清晰,立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事先为每名学员准备了资料袋,里面包括列出了参考文献的讲义、可供参考的理论知识单页、练习题以及她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的“问答集锦”。在工作坊进行过程中,她随时举例,对自己提出的策略加以验证和佐证。王老师还与学员讨论了如何利用量表来评价教学效果等问题。

本次工作坊讨论氛围浓郁,学员们积极活跃,各抒己见,热烈碰撞思维的火花。

研修班班主任、副校长冯晓云,研修班教学助理、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远富以及闻讯前来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龚晖三位教学名师全程参加了下午的研修课程。“教学名师组”自由讨论环节也认真参与,激烈研讨。很多学员会后表示,名师组给大家很好地鼓了劲,“三位教学名师亲临课堂的作用:超赞!”

冯晓云对工作坊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学员们说:“我们是同学”,这是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讨论教学,对于自己为茅以升学院开设的研讨课所涉及的问题提法、引导方式均具有非常好的影响。她勉励学员尽早将激动和感悟物化成自我体会,最好从第二天就开始实践讨论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她希望所有学员通过尝试和努力,几年后,能够建成至少30门研讨课的精品课。听说峨眉校区一位老师已经在课程和SRTP中开始实践第一期工作坊学到的方法,她很高兴。说“研修班会是我校教师发展的里程碑,学员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无论理工科、自然科学还是思想政治课,均可以通过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改变学生,实现学生心灵愉悦和精神追求,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同时,各位老师可以在学生成长中体会自己的快乐与价值,实现精神上的升华,“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冯晓云说道。

王老师认为我校副校长全程参与工作坊,有班主任和助教帮助达成教学目标,对于提升研讨课质量很有意义。

王老师设计的匿名反馈问卷中,对工作坊的整体形式与效果,包括组织形式及服务、内容安排总体感觉、主导教师的水平能力以及是否帮助提升教学水平方面等事项进行了调查。除一位老师表示“帮助提升教学水平”是“能够接受”外,其他学员均表示“超满意”和“满意”,其中两项的“超满意”比例更高。“组织有力,选题非常有意义。对于在课程中引入讨论帮助学生高层次能力发展极具帮助,特别是讨论如何实施方面。”“工作坊的总体安排非常合理,对提高教学水平很有帮助。通过讨论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并了解了关于开展讨论的许多方法和技巧,很有帮助,拓宽了思路。” 有老师如此评价。

此外,研修班经集体表决,选定了班长和五个小组的组长。

上午特约讲座——大班教学:促进学习的实践原则及策略

5月12日上午,在九里校区#0215,王铭玉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主题为“大班教学:促进学习的实践原则及策略”的特约讲座。包括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学员、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的教师、第十四期首开课教师等在内的96位教师参加讲座。讲座由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远富主持。

王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美国相关研究人员于1987年提出的“优质本科教育的七大实践原则”(鼓励师生间多接触、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采用各种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即时的反馈、强调让学生花时间从事实际学习任务、寄予学生较高期望以及尊重学生多样的才能和学习方法)及每条原则在大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提出了促进学生学习及提高大班操作效率的策略,包括如何有效减少大班中学生较强烈的匿名感和无名感等内容。她认为,一切教学活动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那么,该如何应用此教学理念对大班课堂进行课程设计?她结合实际的大班教学案例,引入同伴教学等先进方法和理念,对此进行了讲解。

教师在大班教学中承担着把关者、向导、讲授者还是教练的角色?她通过实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有老师会疑惑“我在教,可他们在学吗?”,对此,王老师建议教师应突破“囊括教材”的枷锁,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提问-思考-讨论-投票”程序,花功夫引导与鼓励学生去思考、琢磨和发现。此外,她还针对如何鼓励互动、如何设置讨论环节、如何关注安静学生、如何构建开放的低压力的环境、如何避免给学生消极的回应等细节问题给出了实用、具体的策略。

李远富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王老师在这场讲座中传授给大家的是自己30多年的从教经验、方法和研究结果,而且介绍了全球大班教学的经典案例。希望老师们能够用心投入教学,运用这些实用策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构建教学学术,勇于思考,善于总结,希望每位老师都有好的产出。教师发展中心特聘专家杜正国教授和教务处原处长周贤祥教授等参加讲座。

反馈问卷中,与会老师对讲座打出的满意度评分为9.07分(最满意为10分)。有老师在其中总结道:“(通过本场讲座,)对大班教学的方法、原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大班教学思路进行了拓宽,对本人目前从事的大班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效果”,“王老师的讲座十分精彩,在多年的大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

艺术与传播学院梅红老师第二天评价说5月12日进行的讲座和工作坊“真的非常受教。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可以操作的案例,我在今天上午的研究生课中小试两招,效果很好,感谢你们的付出!”